编者的话
成语言简意赅,是一方浓缩的小天地。其背后的故事或充满神奇的想象,或饱含美好的寓意,或阐明一个道理,或讲述一段历史。
积累成语,目的在于灵活运用,而非仅仅借之炫耀记忆力;背诵成语,也并不意味着便拥有了传统的文化底蕴。将压缩于方寸之间的微言,解码为生动活泼、便于记忆的故事,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来源与意义。可以说,成语故事是人们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的捷径。
此版本精选中小学生常用成语近百个,根据目标读者的语文程度进行改写。每个词条分为故事、释义、拓展与心灵语录四个部分进行阐释。其中拓展与心灵语录匠心独具。前者根据故事或者出处部分提及的内容,提取关键词进行名词解释,让读者借助该成语,了解到更丰富的历史背景或者小掌故,拼起自己的文化历史地图,反过来亦可加深对成语的认识,为知识的融会贯通打下基础。心灵语录类似于给学生提供例句,但又不仅仅于此,其中的正能量能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也是编写者的用心所在。
《中国成语故事》:
安步当车
主要人物:颜斶战国时,齐宣王仰慕当时的贤士颜斶,传旨接见他。颜斶来到殿上,却不上前拜见宣王。齐宣王呼唤他过去,他却反过来让大王走过去,齐宣王很不高兴,认为颜斶很无礼。颜斶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说明我羡慕你的权力;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你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权贵,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生气地说:“那是君王尊贵还是下士尊贵呢?”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了。你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吗?秦国攻打齐国时,曾下过命令,凡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砍伐者格杀勿论!还下了另外一道命令,能砍下齐王头颅者,封为万户侯。不难看出,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颅还比不上一个死去士人的坟墓。”齐宣王还是一腔怒气,颜斶又以大禹、商汤时期尊重士人的事例说明治国者欲得天下须重视士人这个道理。最后,齐宣王表示愿意当颜斶的学生,并保证其饮食有肉,出门有车,家人生活无忧。颜斶拒绝说:“玉,本来产自山中,一经匠人加工便被破坏,虽然还是很宝贵,却不再是原来的面貌。士人生自穷乡僻壤,一旦被选拔,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我还是宁愿回到家中,晚点吃饭,却像吃肉一样美味,安稳而慢慢地走路,像乘车那样舒坦。平安度日就是一种富贵,清静自守,享乐其中……”说完,颜斶向齐宣王拜了两拜,告辞而去。
【释义】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后来用来比喻人不贪求富贵,而能安于贫苦的意思。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拓展】《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的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赵等国之事,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全书分12策,共33卷,是一部国别史著作。成语前倨后恭、高枕无忧、门庭若市、渔翁得利等都出自《中国成语故事》。
【心灵语录】安步当车,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和和美美就是幸福了。安然无恙主要人物:赵威后与齐国使者战国时,齐王派使者出使赵国,赵威后接见使者,问:“今年齐国收成还好吗?百姓们还好吗?齐王还好吗?”使者很不高兴,对赵威后说:“我奉大王使命来访,你不先询问国君,却问收成,问百姓,这不知贵贱倒置吗?”赵威后:“没有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来的君王,难道要我舍本求末吗?”使者无言以答。
【释义】恙:病。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拓展】近义词:平安无事反义词:危在旦夕【心灵语录】人生一大幸事,便是能安然无恙地行走在世上。
按图索骥主要人物:孙阳的儿子春秋时,秦国著名的相马专家孙阳很善于鉴别马匹,被称为“伯乐”。他将识别马匹的经验写成一《中国成语故事》,叫《相马经》,里面介绍千里马的特征之一是“额头高起,光彩照日,四蹄圆实粗壮”。他的儿子拿着《相马经》生搬硬套上街寻找千里马。一天,他见到一只癞蛤蟆,前额刚好跟书上描述的一致,便以为自己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闹出笑话。
【释义】索:找;骥:良马。按图索骥: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处】《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拓展】《马说》是韩愈笔下的一篇说理散文。韩愈引用伯乐的典故描述了千里马的遭遇,阐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这也是一句发人深省的警句:世上有伯乐这种见地和本领的人太少了,所以很多“千里马”(指代有识之士)都被埋没。文章深刻生动,既写喂马者不是伯乐,不能识“千里马”,也表达了怀才不遇之人如自己,正像千里马一样被埋没。
【心灵语录】我们如果一味按图索骥做事,不仅无法创新,还很有可能会闹出笑话。
百发百中主要人物:养由基战国时,楚国有一位射箭能手,叫养由基,他能够在一百步远的地方射中远处的柳叶,只要人们指出要射中哪一片柳叶,没有射不中的。人们都夸他百发百中。
【释义】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拓展】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存在约791年,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