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哲学是关乎工程活动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它对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作为造物主体的卓越工程师所必备的工程素养和哲学智慧。本书以培养适应大工程时代和工程强国建设需要的、具有大工程素质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工程哲学为理论指导,从若干工程哲学范畴和工程素质构成要素出发,就大工程时代与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养成、工程知识与卓越工程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工程意识与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的培养、工程实践与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训练、工程创新与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工程精神与卓越工程师工程精神的培育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本书在国内率先将工程哲学这一新兴学科理论较系统地应用于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从若干工程哲学范畴和工程素质构成要素出发,就工程哲学视域下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措施。本书及其姊妹篇《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的出版,对于丰富工程教育和工程哲学理论体系,推动卓越计划和新工科建设的实施及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适应大工程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新一轮产业革命需要的,具有大工程素质的卓越工程师等,都有所助益。
王章豹,安徽桐城市人,合肥工业大学资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工程哲学与工程教育、工业技术经济。现就职于该校高等教育研究所、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兼任全国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科文所所长等职。
第一章 大工程时代与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养成 001
第一节 大工程时代的意蕴和大工程的特点 003
一、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 003
二、投资强度大,消耗资源多 004
三、涉及领域广,多学科交叉融合 005
四、系统复杂程度高,社会影响大 006
五、高度的集成性、协同性和开放性 007
第二节 大工程时代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意义及国外借鉴 008
一、工程素质的内涵 009
二、大工程时代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11
三、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和未来工程师的素质标准 015
第三节 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大工程素质 018
一、综合交叉的工程知识 020
二、强烈执着的工程意识 022
三、系统整体的工程思维 023
四、多维立体的工程能力 025
五、健全和谐的工程精神 026
六、本书主要内容及逻辑关系 027
第四节 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现状调查及分析 028
一、对工程知识的调查分析 029
二、对工程能力的调查分析 034
三、对工程精神的调查分析 037
结束语 042
第二章 工程知识与卓越工程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045
第一节 知识、工程知识和知识结构概述 047
一、知识的概念和分类 047
二、工程知识的内涵和特点 051
三、知识结构的概念和模型 057
第二节 从工程哲学视角看卓越工程师的知识结构 061
一、深厚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064
二、精深而系统的工程科技基础知识、工程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 065
三、广博的交叉学科知识 068
四、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 070
五、必备的工具性知识 071
六、卓越工程师知识结构模型 074
第三节 优化卓越工程师知识结构应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 075
一、处理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 075
二、处理好知识深度与知识广度的关系 077
三、处理好意会性(隐性)知识与言传性(显性)知识的关系 079
四、处理好知识集成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080
五、处理好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082
第三章 工程意识与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的培养 085
第一节 工程意识的内涵和系统结构 087
一、工程意识的概念及在工程文化体系中的地位 087
二、工程意识的系统结构 089
第二节 工程意识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 090
一、工程意识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 091
二、工程意识的功能 105
第三节 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工程意识及其培养路径 107
一、工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工程意识及其调查分析 109
二、培养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的途径和措施 118
第四章 工程实践与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训练 125
第一节 工程哲学视域下的工程实践概述 127
一、实践的概念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127
二、工程的实践性及工程哲学思想 129
三、工程实践对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要求 132
第二节 实践能力的内涵和卓越工程师的能力结构 134
一、能力、实践能力和能力结构概述 135
二、国内外教育界和工程界对工程师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 139
第三节 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144
一、基本实践能力 145
二、专业实践能力 150
三、综合实践能力 154
第四节 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的意义和原则 159
第五节 面向实践能力培养的三层次五模块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164
第六节 完善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训练的保障机制 182
…………
第五章 工程创新与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六章 工程精神与卓越工程师工程精神的培育 307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