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实的深刻观察家,左拉被认为是十九世纪后期与雨果齐名的大作家,是自然主义的理论家和领袖。左拉的成就在于通过描写各阶级、各领域的大量作品,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法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矛盾。左拉的短篇小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家庭生活、社会风俗、巴黎和各地的人情世故、奇特的爱情、童话故事、动物故事等,再现和影射了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光怪陆离的现实。左拉的短篇小说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书共精选了《磨坊之役》等11篇左拉的短篇小说,充分展现了左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卓越的艺术成就。
爱弥尔·左拉被认为是十九世纪后期最重要的作家。左拉的成就在于通过描写各阶级、各领域的大量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矛盾。他强调深入体察社会,大量掌握生活素材,将现实主义手法提高到了更新的阶段。小说的基本艺术风格是气势雄浑,笔力酣畅。
《左拉短篇小说精选》是世界著名作家左拉的短篇小说集。
现实的深刻观察家左拉
郑克鲁
左拉被认为是十九世纪后期最重要的作家。一八四〇年生于巴黎,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意大利人。左拉七岁时,当工程师的父亲去世了,家境艰难。一八五八年,全家离开南方的埃克斯,来到巴黎。左拉在毕业会考中遭到失败,失去读大学的机会。一八六二年,左拉进入阿舍特书局当雇员,不久当上广告部主任。同年十月,他入了法国籍。一八六四年,他开始发表作品,很快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随后开始的长篇小说创作,展示了新的文学方向:注意从生理学去探索人物的心理活动。从一八七〇年开始,左拉进行《卢贡一马卡尔家族》(1870—1893)长达二十卷小说的创作,其中的《小酒店》(1876)、《娜娜》(1879—1880)、《萌芽》(1885)引起轰动,左拉成为与雨果齐名的大作家。左拉效法巴尔扎克,要反映第二帝国的变迁,包括政治演变、经济发展、罢工斗争、社会状况,规模宏大。左拉是自然主义的理论家和领袖,他的小说观反映在《实验小说》(1880)和《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几部著作中。一八九七年,轰动全国的德雷福斯案件,引起了左拉的注意,他在《震旦报》上发表了致总统的长信《我控诉》,指名道姓地揭露当局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卑鄙伎俩,竟然遭到一年监禁和罚款三千法郎的判决。左拉不得不流亡到英国。直到一八九九年总统去世,左拉才得以回到法国,但到一九〇六年才恢复名誉。一九〇二年,左拉夫妇在家中因煤气中毒身亡。人民记得左拉的功绩,一九〇八年他的骨灰安放在先贤祠。
左拉的第一本书是个故事集《给尼侬的故事》,从此开始他的小说创作。他一生写过八十来部中短篇小说,收入八个集子,有七八十万字,不可谓不多,在鸿篇巨制《卢贡一马卡尔家族》之外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所以在权威的“七星丛书”的左拉作品集五卷本中,第一卷就搜集了他的中短篇小说。其重要性由此可见。
左拉的短篇小说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家庭生活、社会风俗、巴黎和各地的人情世故、人物素描、奇特的爱情和画家生活、童话故事、动物故事等,展现和影射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光怪陆离的现实。从第一篇小说到最后一篇小说,前后经历了三十多年,贯穿了左拉一生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补充和填补了《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缺失的东西,所以说,左拉的短篇小说在他的创作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磨坊之役》是左拉最著名的一部短篇小说,一般人只知道它被收入《梅塘之夜》(1880),在这个集子中,除了莫泊桑的《羊脂球》,就是这篇小说脍炙人口了。其实小说最初发表在一八七七年七月俄文的《欧罗巴信使报》上,次年又发表在法国的《改革报》上。在左拉的短篇小说中,也只有这一篇直接描写一八七。年的普法战争。评论家认为左拉在小说中抨击了沙文主义,但不可否认,小说歌颂了民众的爱国情感。小说主人公们遭遇到的是猝然而至的悲剧,但是全篇却洋溢着英雄主义的高昂激情,显示了法国人民奋不顾身地保卫家园的优秀品质。
这部短篇小说集中有几篇以家庭生活、男女爱情为题。《苏尔蒂太太》是常常被人提起的一篇小说。表面看来,这写的是画家的才情和夫妇的关系。第一主人公苏尔蒂太太有绘画才能,虽然是女子,却想扬名于世。她的丈夫苏尔蒂尽管有突出才能却生性慵懒,而且淫荡,成名后疏于作画,他的工作逐渐由妻子代替,最后完全被她取代。这对画家夫妇的生活相当奇特,小说的魅力也来自于此。可以说,在艺术家之中,这种情况并非绝无仅有。左拉其实取材于小说家都德夫妇的原型。左拉虽然在一八八。年就已经写出这部短篇小说,却直到都德去世以后才在《大杂志》上用法文发表。
《娜依丝·米库兰》是应屠格涅夫之约为俄国杂志写成的一部短篇小说。关于女人犯罪的题材左拉已经写过,如《苔蕾丝·拉甘》,这里又是一例。《为了一夜的爱》的女主人公苔蕾丝·德·马尔萨纳也是左拉笔下女罪犯中的一员。这个人物的性格与左拉的自然主义观点十分接近。轻的说她是歇斯底里的,重的说她的神经有毛病,或者说她有虐待男性的嗜癖。左拉在早期的长篇小说中,就实验了法国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分析人扭曲心理的理论。苔蕾丝·德·马尔萨纳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凶手,她不慎将其奶妈的儿子科龙贝尔杀死后,立即想到要利用钟情于她的小公务员于连,答应以身相许,让他把死尸扔进河里。于连的自杀解脱了她。小说没有细写于连为什么自杀,当然这不是小说要描写的重点。
《昂日丽娜》创作于左拉在德雷福斯案件中受到当局的迫害后不得不逃到英国的时期。一八九八年九十月间,他在英国的诺乌德写《昂日丽娜》。他的妻子让娜和孩子们在八月十一日来到他身边,一直到十月十五日。到英国后的头几个星期,左拉感到孤独和烦闷。他开始构思新的长篇小说。妻子走后,《昂日丽娜》也就写成了,结尾是乐观的。左拉当时住在“潘”这幢租来的房子里,经常骑自行车消遣。他注意到一幢被废弃的房子,听到了一个小女孩儿被继母杀害的故事,孩子父亲的精灵每夜坐车来招魂。左拉很感兴趣,想详细了解情况。不过,最后他把故事放在了巴黎附近,而且只保留了原有情节的框架,作了不少改动。这是左拉最后一部短篇小说。由神秘的闹鬼故事,变为一个正常的生活变迁故事:突如其来的悲剧,化为重新生活,开始新的篇章。前面符合左拉避居到英国时的精神阴郁状态,后面符合左拉回到国内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现实状态。
《雅克·达木尔》是左拉涉及巴黎公社的一个短篇小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法国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公社社员的态度有所改变。左拉始终同情下层人物,在多部作品中描绘了他们的生活。在最初写作《巴黎之腹》时,他的手稿(1872)就多处提到巴黎公社:一个流放者,人们以为已经死了,却回到巴黎。即使在后来的长篇《崩溃》中,也写到流血的一周。以上种种,和《雅克·达木尔》是一脉相承的。左拉对工人生活的关注,使他写出像《小酒店》、《萌芽》这样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尽管如此,《雅克·达木尔》仍然是独立存在的。主人公是个普通人,他被政治席卷而去,不知为什么而战斗,甚至连贝吕也不是一个引人堕落者。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左拉去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甚至他在小说中通过路易丝贬低公社社员是作为一种障眼法。总体而言,左拉能够写出一个被流放的公社社员的不幸经历,还是值得称道的。
左拉从同情下层人民发展到对他们赞颂。《铁匠》的产生源于左拉一八六八年住在贝纳库的马蹄铁匠勒瓦塞家里,不过发挥了想象。左拉在贝纳库并没有住上一年,也不是为了康复身体。在叙述者眼前呈现的劳动者具有极其强健的体魄,他巍然挺立,就像一尊米开朗基罗塑造的雕像。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一天要干上十四个小时。他知道自己不是简单地锻造犁铧,他是在造福于这一带。农田作物的丰收应该归功于他。他为此感到骄傲。他的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摆脱了周围那些庸俗的甚至卑劣的人,可以说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他使叙述者治愈了懒惰和多疑的毛病,在精神上进入一个新境界,所以受到叙述者的敬仰。《穷人的妹妹》尽管是个童话故事,但其内涵也是对穷人纯良品质的赞颂。
左拉也擅长讽刺幽默。《猫的天堂》、《陪衬女》和《广告受害者》是三篇讽刺小说。《猫的天堂》接近寓言。一定的如意是以一定的限制为陪衬的,这是一条生活的哲理,从猫的感受是否可以得出这个道理呢?《陪衬女》的构思别出心裁。左拉对主人公杜朗多的独特“本事”似褒实贬,字里行间包含着辛辣的嘲讽和贬斥。《广告受害者》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左拉生活的时代,做过出版社广告部主任的他,已经看到广告常常出现的弊病,恨不能口诛笔伐,可想他也曾深受其害。
左拉创作的短篇小说的内容取材多种多样。从自身经历去撷取题材自然是最直接的,《铁匠》、《昂日丽娜》就是根据自身经历改写而成的。有的是从身边发生的事,加以观察,改变人物的身份而写成一篇故事,《苏尔蒂太太》就属于这一类。有的从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去构思,《雅克·达木尔》、《磨坊之役》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加以思考,对历史事件做出的反映。有的是看到别人的著述,结合自己的文学主张,从中阐发而成,如:《为了一夜的爱》是看了意大利冒险家、作家卡萨诺瓦(1725—1798)有名的《回忆录》,受到启发;《广告受害者》是看了菲拉雷特·沙斯勒的《旅行、哲学和美术》,里面写到有一个人忠实地按广告去做,用直流电疗法去治风湿病而丧失了生命。此外,有的小说是凭借左拉的想象力构想出来的,《穷人的妹妹》、《猫的天堂》、《陪衬女》显而易见归入这一类。
左拉有不少短篇小说首先发表在俄文刊物上。左拉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声誉大增,作品传到国外,俄国读者对他的作品很感兴趣。从一八七五年至一八八〇年,左拉给《欧罗巴信使报》提供作品。《为了一夜的爱》于一八七六年十月发表在《欧罗巴信使报》上,次年七月给了法国的《宇宙回声》。《磨坊之役》是一八七七年七月首先发表在《欧罗巴信使报》上的,次年才发表在法国的《改革报》上,此后还发表于其他报刊,最后收入《梅塘之夜》。《娜依丝·米库兰》按屠格涅夫的意见,写成一首“田园牧歌”,一八七七年九月发表在《欧罗巴信使报》上。《苏尔蒂太太》最早发表在一八八〇年四月的《欧罗巴信使报》上,直至一九〇〇年五月才见诸法国的《大杂志》。这四篇小说篇幅都很长,情节较为曲折,内容紧密结合法国的现实和风情,对外国人尤其有吸引力。
左拉的短篇小说有不少在后来写出的长篇小说中有进一步的发挥和变异。《雅克·达木尔》对工人的关注在《萌芽》中有所延续,在他后期的小说《崩溃》中有更深入的发展。同样,《磨坊之役》描写的是小规模的战斗,《崩溃》对战争的描写有了更大的发展。《为了一夜的爱》中的自然主义因素在左拉的早期小说中已见端倪,随后的长篇小说有更集中的描写,突出的如《小酒店》、《家常事》、《人兽》等。继《铁匠》之后,《小酒店》、《萌芽》中描写的工人形象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虽然观察的角度和对工人的评价已有很大出入,但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了工人形象的各个侧面。在某种程度上,短篇小说的描写引发了左拉对题材更为广泛的思考。
十九世纪的法国短篇小说,经过梅里美、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巴尔贝·多尔维利(1808—1889,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恶魔故事》)、戈比诺(1816一1882,著有短篇小说集《亚洲故事集》)、维利埃(1838—1889,著有《残酷的故事》及其续集),以及都德和莫泊桑,已经达到极致境界。左拉虽然不以短篇小说为代表作品,但是也留下了一些佼佼之作,可以列入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列。
作者:(法)爱弥尔·左拉译者:郑克鲁
爱弥尔·左拉(1840—190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领袖,十九世纪后期与雨果齐名的大作家。代表作有《萌芽》《娜娜》《小酒店》《磨坊之役》等。左拉的短篇小说内容广泛,再现和影射了法国的社会状况和光怪陆离的现实,在其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左拉的成就在于通过描写各阶级、各领域的大量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社会矛盾。他强调深入体察社会,大量掌握生活素材,将现实主义手法提高到了更新的阶段。小说的基本艺术风格是气势雄浑,笔力酣畅。
磨坊之役
苏尔蒂太太
娜依丝·米库兰
为了一夜的爱
昂日丽娜
雅克·达木尔
铁匠
穷人的妹妹
猫的天堂
陪衬女
广告受害者
磨坊之役
一
在那个美丽如画的夏天傍晚,梅尔利埃老爹的磨坊沉浸在喜庆宴请之中。院子里已放上三张桌子,一溜儿摆到底端,等待着宾客。当地人全都知道,这一天应是梅尔利埃的女儿弗朗索瓦丝和多米尼克订婚。多米尼克这个小伙子,大家都指责他好吃懒做,但是方圆三法里①之内,女人都目光灼灼地望着他,他长得多帅啊!
梅尔利埃老爹这座磨坊是一个真正的乐园。它处在罗克勒兹的正中心,大路在这儿拐弯。村子只有一条街、两排破房子,路的每一边是一排,但是拐弯处草地延伸出去,沿着莫雷尔河生长的大树,葱蔚洇润,覆盖到山谷的底部。在整个洛林地区,没有一个比这里更加悦人眼目的大自然角落了。左右两边,浓密的树林,百年的大树,缓缓地升上山坡,以一片海洋般的绿波填满了天际;而南边呢,平野开阔,肥沃丰饶,一片片田地无限伸展,被绿茵茵的篱笆分隔开。不过,尤其令罗克勒兹迷人的,还是七八月间最燠热的日子里绿荫廊下的凉爽。莫雷尔河从加尼树林奔泻而下,在树叶下流出好几法里,仿佛携带着树叶的阴凉;它带来了森林的簌簌声、冰凉而令人沉思的绿荫。它绝非是唯一的阴凉:各种各样的水流在树林下面歌唱;每走一步,泉水都喷涌而出;沿着狭窄的小径走去,会感到地下湖水穿透了青苔,利用树根和岩石间细小的裂隙,汩汩地涌出晶莹的喷泉。这些泉水的潺潺声多处升起,那么响亮,盖住了灰雀的鸣啭。令人真以为是身处迷人的公园,四处都有瀑布落下来。
下面,牧场是潮湿的。巨大无比的栗树洒下黑影。草地边,白杨组成的长排屏幕,将沙沙作响的帷幔罗列成行。有两条大道栽种着巨大的梧桐,树冠超过田野,朝向如今已经坍塌的加尼古城堡。在这片不断灌溉的地方,草过度地生长,宛若在树木繁盛的两道山坡之间的花坛,不过是天然的花坛,牧场就是草坪,大树勾画出巨大的花篮饰。晌午的太阳垂直射下来时,树荫发出幽蓝色,照亮的草丛在炎热中沉睡,凉风在枝叶下面掠过。
梅尔利埃老爹的磨坊正是在这儿用它的嘎吱声,使野地里的绿色草木一角显得生机盎然。这座用灰泥和木板盖成的建筑,似乎像世界一样古老。它一半浸在莫雷尔河中,河水在这儿形成一泓清澈的池水。这里安置了一道水闸,水从几米高处落在磨坊的轮子上,轮子转动时嘎吱嘎吱地响,像一个忠心的老女仆犯气喘病的咳嗽声。有人建议梅尔利埃老爹换掉轮子,他摇摇头说,新轮子会更加懒隋,而且不会那么熟悉干活儿。他用所有落在手里的东西修补这个旧轮子,桶板啦、生锈的废铁啦、锌皮啦、铅块啦。轮子显得更加欢快,它的侧影变得古怪,全部用青草和苔藓装饰起来。银色的水拍击它的时候,它就挂满了珍珠,只见它奇特的躯体上好像挂着一串螺钿的项链,熠熠闪光。
磨坊浸在莫雷尔河中的那一部分,模样像搁浅在那儿的一条蛮荒时代的古舟。建筑的很大一部分建在木桩上。河水进入地板下面,地板有一些窟窿,这些窟窿在当地很有名,可以从中捕捉鳗鱼和大虾。落水形成的池子犹如镜子一样清澈,在轮子还没有用泡沫搅浑水的时候,可以看到一群群大鱼像船队一样慢悠悠地游动。一根断了的梯子插入河中,靠近一根拴着一条小船的木桩。一条木头走廊架在轮子上方。开了几扇窗子。但开得很不规则。这是由墙角、小块墙面、后来增添的建筑、木梁和屋顶乱凑在一起的,给磨坊一副拆毁了的古城堡的外貌。但是常春藤在蔓延,各种各样的攀援植物堵住了太大的裂缝,如同给这座老房子披上了一件绿斗篷。从这儿经过的小妞儿,把梅尔利埃老爹的磨坊画在她们的画册上。
在大路那边,房子比较结实。一个石头砌的大门开向大院子,沿着左右两边,是车棚和马厩。一口井边,一棵巨大的榆树浓荫遮住了半个院子。尽里面,房子二层楼上的四扇窗子列成一排,一个鸽舍高耸其上。梅尔利埃老爹的别出心裁,就是每隔十年把房子的正面粉刷一遍。这会儿它正好被粉刷过,当太阳在中午照亮磨坊的时候,房子把全村人都照得眼花缭乱。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