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生一起“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与研究(史家文库.名师篇)
定 价:32 元
- 作者:陈凤伟
- 出版时间:2013/5/1
- ISBN:9787802349155
- 出 版 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23.502
- 页码:264
- 纸张:
- 版次:
- 开本:16K
《史家文库•名师篇:和学生一起"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与研究》作者以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学科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主体性的人、世界中的人、文化中的人、时代中的人,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给予学生需要的理解、尊重和引领,重视并突出学生的特殊性,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课堂教学、学习环境。
《史家文库•名师篇:和学生一起"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与研究》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陈凤伟,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曾获北京市小学教师新课程教学基本功展示一等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指导教师,长期为中华慈善总会的农村教师做培训工作; “国培计划”的培训专家;特级教师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核心组成员,承担支教、指导工作站分站的教师研修、北京市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作为主编或编委参与撰写《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吴正宪数学教学策略》等工作站系列成果。出版专著有《数学聚能》《智慧探究》。
第1章 眼见不一定为实——学生怎样学数学
第1节 触摸学生的数学情感
一、学生眼里的数学
二、学生感受的分析
三、数学情感的翅膀
第2节 解读学生的数学需求
一、学生现实的学习需求
二、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3节 理解家长的数学期盼
一、家长对数学学习的认识
二、家长对数学教师的期盼
第4节 走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数学学习是有联系的
二、数学学习是有思想的
三、数学学习是有过程的
四、数学学习是有发展的
第2章 熟视却不可无睹——教师怎样教数学
第1节 探索中的教学理解
一、关注学生主体建设成长课堂
二、营造选择情境建设特色课堂
三、运用方法规律建设多元课堂
四、尊重文化背景建设和谐课堂
第2节 实践中的教学设计
一、调研教师了解现状
二、教学设计基于需求
三、教学实践效果检验
第3节 回归生活的数学教学
一、基于生活的数学探索
二、走向数学的发现探究
三、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第4节 激发情感的数学教学
一、数学情感的教育资源
二、教师本身的情感中介
第5节 发展思想的数学教学
一、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感悟
二、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第6节 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
一、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解
二、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
三、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四、问题解决的学习评价
五、教学意义与注意事项
第3章 看见一定弄明白——教师怎样作研究
第1节 源于实际的研究问题
一、问题就在我们身边
二、研究,才会水落石出
第2节 匠心独运的研究方案
一、“数概念”学习的理论探讨
二、“数概念”学习的实践探索
第3节 柳暗花明的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就是要行动
二、行动研究方案的确定
三、行动研究的实施与进程
第4节 利剑在手的研究成果
一、尊重学习规律促进教学改进
二、渗透代数思维解决教学难题
三、利用互动反馈提高教学实效
四、积累活动经验提升教学品质
第4章 视域一定为无限——和谐数学同发展
第1节 和谐教育:构建成才的摇篮
一、构建和谐的课程体系
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营造健康的心灵世界
第2节 教师专业:疏通发展的路径
一、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第3节 学园在和谐中营造
一、校本教研的目标
二、提升专业的学习
三、破解教研的难题
四、协同专业的组织
五、结果成效的分析
第4节 花儿在和谐中绽放
一、学然后知不足
二、研究中求真理
三、合作中见成效
四、启迪中显智慧
五、培育中用真情
附录Ⅰ 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调研问卷
附录Ⅱ 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调研问卷
附录Ⅲ 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家长问卷
附录Ⅳ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如测试、调查问卷、访谈等。这其中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发展差异,所以调查时要尽量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对存在明显问题的学生适合单独访谈,不仅能照顾儿童的心理接受程度,而且便于了解个性化的问题所在。因为正是这些个性化的问题才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教师对这些了解得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越具有针对性。
我曾教过一位听力有障碍的学生。刚接班时,她总是低垂着头,不出声。无论我怎么动员她开口说话,她都只是张着迷茫的眼睛。面对这种情况,我先与她的父母联系,了解她的病情:智商63,双耳属中度残疾,带上新配的助听器,跟人面对面交谈都必须借助手势和口形。此时我鼓励家长,也是在鼓励自己:“一定不能放弃,要让她和别的孩子一样抬起头来看世界!”课下我与她“聊天”,她低着头不看也不说话;我把说的内容写在纸上给她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避开她最怕的学习问题。她“听”了很长时间,慢慢地有了一些表情上的回应。课上呢?我和老师们有意识地站在离她较近的位置讲课,注意语速、口形、手势,让她能用“看”帮助听;还请同学做她的助学伙伴,随时给予她必要的辅助。
渐渐的,她低垂的头抬起来了,迷蒙的眼睛里有了光彩,脸上有了微笑,人也活泼了许多。终于有一天,在课堂上,她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