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征服者”,他的军队烧杀掠夺,把战争的火焰从地中海岸一直烧到中国边境。西伯利亚大草原游牧民族的骑兵几个世纪以来都是欧洲和亚洲头上那把达摩克立斯之剑,但是,1405年,帖木儿驾崩之后,一段辉煌的历史诗篇写到了尽头。接下来的时代属于中国、伊朗、土耳其等等泱泱大国。这些国家聚敛了当时欧亚大陆的财富和顶级文明,来自欧亚大陆“远西”地区的航行者们从海上出发,开始了海上的探险活动。
《帖木儿帝国》一书是一本意义重大,读起来很刺激的作品,对于全球的历史,本书有一个全新的解读。我们对于世界史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欧洲的扩张永远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心。但是在这本跨时六个世纪的鸿篇巨著中,亚洲的这个伟大帝国足以和欧洲入侵者相提并论。中国历经风雨,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大不列颠的黄金时代来了又走,纳粹帝国早已灰飞烟灭,国兴国亡,风云变幻,造就了这段世界历史上最引人注目,同时也最为迷雾重重的几百年。
帖木儿,奥斯曼人,莫卧儿人,满族人,英国人,苏联人,日本人和纳粹分子。
所有建立起来的帝国都想要持续到永远,它们都失败了。但是,正如约翰·达尔文在他的鸿篇巨著《后帖木儿时代》中展示给我们的,他们建立帝国的行为创造了我们现在了解的世界。
从1405年帖木儿之死到欧洲帝国的兴与衰,从美国成长中的帝国势力到中国和印度作为全球经济强国的复兴,(后帖木儿时代)是对帝国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极具魅力的回顾和展望。
约翰·达尔文的兴趣在于帝国的历史,既包括它们的兴起,也包括它们的衰落。他写了大量关于英帝国衰落的文章,他如今在剑桥教授帝国史和全球史,是纳菲尔德学院的研究员。
前言
1.定位
2.欧亚大陆与大发现时代
3.现代早期均势
4.欧亚大陆革命
5.与时间赛跑
6.帝国的界限
7.世界危机之路(1914-1942)
8.被否定的帝国
9.帖木儿的阴影
阅读材料
译后记
1.定位
帖木儿之后
1401年,伟大的伊斯兰历史学家伊本·哈尔敦(Ibn Khaldun,1332-1406)居住在大马士革(Damascus),当时它处于强大的帖木儿之围攻中。由于急于想见到当时最负盛名的这个征服者,伊本·哈尔敦乘坐在一个篮子里,被从城墙上缒出城,在营帐里受到帖木儿的接见。在NJL,他与这个统治者进行一系列的谈话,他把帖木儿描述为(在他的自传里)“是最威严的伟大国王之一……致力于争辩他所知道的与不知道的东西”[11。伊本·哈尔敦可能从帖木儿身上看到了岌岌可危的阿拉伯一穆斯林文明的救星。不过,4年后,帖木儿在计划中的征服中国的路途中去世。
帖木儿(有时写做Timur或Timurlenk,“跛子帖木儿”--从此成了他的欧洲名字)是一个成为传奇的非凡人物。大约l4世纪30年代,他出生于突厥一蒙古(Turkic-Mon901)部落联盟察合台(Chagatai)汗国的小氏族家庭,察合台是ll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帝国分裂后的四大汗国之一。到l370年,他成为察合台汗国的主人。在1380--1390年问,他着手征服伊朗、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1390年,他入侵俄罗斯,几年后他再度进犯,摧毁了现代俄罗斯南部的蒙古金帐汗国(Golden Horde)的首都。1398年,他率大军劫掠北印度,降服穆斯林统治者,摧毁德里(Del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