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大讲堂》透过三百多首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是对纳兰性德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词人境况以及词作的意境、情感全面地展示出来。同时,同词情词境相契合的人物画像、
《中侨大讲堂:纳兰词大讲堂》:
卜算子 午日
村静午鸡啼,绿暗新阴覆。一展轻帘出画墙,道是端阳酒①。
早晚夕阳蝉,又噪长堤柳。青鬓长青自古谁,弹指黄花九②。
【注释】
①端阳:即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②弹指:形容时间极短,本为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祗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黄花:菊花。九:指农历九月初九日,即重阳节。
【赏析】
正是午夏时分,鸡鸣之声响起在寂静的村落,阳光下树木的枝叶明暗层次,阴阳错落。那轻帘开处,端阳节的酒香流溢在空气中。
可夕阳终究会到来,那不知疲倦的知了又会在河畔长堤的柳荫中嘶叫不已。不由想到,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够留住鬓边的缕缕青丝,时光急急地流逝,而今也是如此,不过是弹指之间,就又到了那秋意倍浓的黄花时节。
这首词所选取的不过是小山村里夏天正午时候的一幅极为平常的图景,却用层层对照、相互关联的手法写出了词人心中独到的情思和深长的意味。有景,亦有情,景有妙处,情亦有妙处。由景而生情,并没有标新立异用词奇崛的地方,可贵之处就在于这份情思的独到、意味的深长。
从听觉角度打量,在“村静午鸡啼”一句中,词人用鸡的叫声反衬出山村的安静,这与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不禁会想,为何闹中可以取静呢?原因是这些闹声(鸡啼、蝉噪、鸟鸣)本身只是些轻微、细小而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动静,因此只能在静谧的氛围中才能引起人的关注,人的关注最终凸显了周围环境的安静。同样地,“又噪长堤柳”看似写蝉声,却透露出夕阳河畔一缕静谧的乡村气息。但这声蝉叫却不再单单只是“静”的旨归,蝉声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具有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蕴意;此外蝉声也惯有浓厚的悲凉意味。这些特殊意味的流露最终指向本词咏叹时光易逝的主旨,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从视觉图景上来看,“午”与“夕”在大处形成鲜明对照,关照时光弹指之间便匆匆流逝的同时,又在小处关联着阴与阳、明与暗的错落和变换。“绿暗新阴覆”一句中,“新”字用得尤为精妙。树叶在午日的阳光下晃动,所投射下的阴影也有所变动,但是如何才能传神地写出这种阴阳交错呢?词人用了这样一个“新”字,有“新”,便有“旧”,阴阳相生,有了“新阴”“旧阴”,就会有“新阳”“旧阳”,“阴”有两种,“阳”也有了两种,阴、阳之间,新、旧之间有着不停的移换,视觉层次便丰富起来。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先生写“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也有着同样的丰富和新奇,堪为“可爱”。
青丝易白,时光易逝,弹指一瞬,不知蹉跎了多少光阴。这在很多文人的诗词中常有流露。庄子的“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如此,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如此,苏东坡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是如此。关于这点,本词却独独有着一种对于相对性的玩味。从午日到夕阳西下这半天内的跨越,不过是词人对于目前之境的近程写照;而从“端阳酒”到九月黄花时节,却是词人心中更远处的联想和感喟。这两组时光轴上的端点,一大一小、一远一近地照应着词人心之所想、情之所发。而“青鬓长青自古谁”却将这种相对性伸展到更为普遍、更为深邃的人生主题上——生命有限。词人却并没有在此更多地着墨,没有写自己在这有限的人生旅程中,是要报国杀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还是茗茶赏花。自得其乐而已,因为他写词的本义并不在此。只是想到秋日很快就会到来,恍然之间,就是一弹指的时光,手中的酒樽中又会盛满有着浓浓秋意的黄花酒,又是一年将尽啊,年年如是,青丝终将耐不住时光的变迁,心中便觉无限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