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笔记小说浩如烟海,有大量的武术故事氤氲其中,有多少江湖儿女闪耀其中。中国的江湖故事起源于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争,武技由骑射之术逐渐变为内家拳和外家拳之分,武术名家由仅通武术逐渐变为文武兼修。然而,武侠追求忠义的精神一直没有变过。本书作者试图对中国武侠的发展做一次梳理,且让我们细细品味那些让人感动的江湖故事。
纪昌学射
养由基
越女剑
干将莫邪
曹丕比剑
戴渊自新
尉迟敬德与秦叔宝
聂隐娘
昆仑奴
麦铁杖
红线
田膨郎
潘将军
僧侠
车中女子
义侠
墨昆仑
书生斩恶少
丁秀才
弓手刺偷
盗智
我来也
八段锦
张魏公
秦士录
刘东山
汪十四传
大铁椎传
毛生
葛衣人
剑侠
女侠
恶饯
好冷风
三姑娘
武技
白和尚与陶先生
武君
白兰花
达某
双刀张
雍正外传
大刀王五
叶鸿驹精内家拳
段七与颠和尚混战
甘凤池拳勇
飞蝴蝶善走
虬髯汉弄铁扁拐
眇僧用五毒功
驾长起大殿柱
石六郎刀法
刘胜能饭而多力
呼延通断铁尺
郑大腹水面作蜻蜓点
黄芳辅用铁简流星鎚
武良与盗徒搏
黑衣人
《闲品江湖》:
纪昌学射的本意在于强调人的技艺可以到达的高度。还如韩娥于雍门歌唱,使人哭之乐之而不绝于声,遗响于后世。此间妙处在于情之一字。用情到深处,自是天下无不可立之事。
甘蝇把自己射箭的技艺传授与飞卫,飞卫再把自己的技艺传授与纪昌。这个故事很有意思。甘蝇虽为飞卫老师,但是飞卫的射术却超越其师。当纪昌向飞卫学射箭的时候,飞卫所传授的技巧很简单,一是练习不眨眼,二是练习视小如大。当纪昌苦练五年之后向飞卫展示其高超的射术,飞卫兴高采烈,书中写道他“高蹈拊膺”。可以看出飞卫是真心在为纪昌高兴,飞卫庆幸自己后继有人,也可看出飞卫并没有对自己的徒弟藏私留一手。
日后,金庸在写到打狗棍棒法的时候,就提到了一点很有意思的情况,在这里也可以佐证飞卫的高兴并非虚言。打狗棍棒法原来招数很多,但因为只是帮主代代相传,所以限于一些帮主的资质有限,棒法越传越少。最为精湛的技术并不需要藏私,如果学习者能够本本真真地学到手就已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一名师傅找寻徒弟,最佳的当然是悟性与品德俱佳的人,但这样的人却是很少很少的。
纪昌学到功夫以后,认为天下只有飞卫是自己的对手,他决定杀死飞卫,以便天下第一。纪昌有此心,应该视为歹徒了。但也不尽然,一个受到一时迷惑的人是否就能定性为十恶不赦的歹人呢?纪昌此时为名利所困,做出了杀死老师飞卫的决定。
纪昌约飞卫决斗。决斗的方式是比箭术,两人站好,彼此向对方射箭,谁射死对方谁算赢。这是比试技艺,绝非谋杀。谁技不如人谁就死。这是公平的比试。所以说,这是绅士的方式,纪昌绝非无所不作的恶人。
两人对射,每次都是箭头在中途相撞然后掉下,而尘土不扬,证明了两人用力均衡。但要注意的是,纪昌存着杀人之心,而飞卫却未必有此心,所以飞卫能判断纪昌每一箭的力量而使用相应的力量,这才能达到双方力量均衡的局面。从这个角度而言,飞卫的技艺当然更加高超,他的人格自然更为高尚!射到最后,飞卫箭袋里的箭刚好用完,而纪昌却还剩下最后一支。纪昌仍然射出了这一箭,而飞卫只好折了一根枝条对射,结果仍是一样。纪昌射出最后一箭的时候心情未必愉悦,他必是痛苦的。一箭箭射过去,每一箭对纪昌而言,未必不是一轮煎熬。所以,最后一箭成了他的解脱之箭。可以想象,如果这一箭他射死了飞卫,他必定要痛哭,说不定终生不再用箭。但这最后一箭之所以能够射出,还在于纪昌仍然心有不甘。最后,纪昌终于被自己的老师所感动,甚至从此视飞卫为自己的父亲。两人相约再也不传授自己的技艺给别人。
这个故事让人悲伤,我悲伤的不是那高超的技艺失传,而是纪昌在一轮轮煎熬之后,射出的那最后一箭。有多少人会过不了自己人生中的某一个门坎,人性是如此复杂,又怎么能以一时一事来轻易地断定一个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