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的含义、各种劳动及其在生产中协作的方式、生产性资本的性质及其在生产行业中协作的方式等。
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如以1882年上海美华书馆印行《富国策》[英国经济学家H.福西特(1833-1884),《政治经济学指南》(1863年)中译本]为开端,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回顾这段不算很长然而曲折的历程,不难看出它同中国社会百多年来的巨大深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思想界特别是经济思想界潮流和走向的某种折射和反映。单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西方经济学名著的翻译出版来说,窃以为明显呈现出各有特点的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不仅数量较少,而且其宗旨在于提供批判的对象和资料。对于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可避免发生及其长短是非,人们的看法和评价可能不尽一致,但此种局面不能再原封不动地维持下去已是大多数人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短短二十多年间,翻译出版数量之巨、品种之多、速度之快、影响之广,均前所未有,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进步,主流无疑是好的;但也难免有选材不够精当和译文质量欠佳之嫌。
华夏出版社推出这套新的《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可谓正逢其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中国经济学队伍的建设和壮大,我们需要更多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经济学;而以往几十年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也正在变成宝贵的财富,使我们将翻译出版西方经济学名著这项事业,得以在过去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会以实践为标准,比以往更恰当地把握选材范围和对象,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西方经济学的优秀成果,将各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著作纳入视野;我们对译文质量会以人所共知的“信、达、雅”相要求,尽力向读者推出上乘之译作。我们还会认真听取广大读者和学者的任何批评和建议,在分批推出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在西方经济学迄今的发展中,涌现了数量不少的重要著作,其中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初版于1890年)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是公认的三部划时代著作。《国富论》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奠定了基础;《经济学原理》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作,为经济自由主义做了总结;《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则标志着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和现代国家干预主义的开端,故将它们同时首批推出。其他名著将陆续问世。
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 ,1767—1832),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出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商业。稍大后赴英国伦敦附近的一所商业学校求学,得以目睹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并接触到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时,他正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职,拥护当时大资产阶级的执政,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雅各宾派上台后,他感到不满转而反对革命。1794—1 799年间,萨伊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的主编并在该刊发表经济文章,批评国民大会的活动,得到拿破仑(1769—1821)的赏识,被委任为法官,又临时派往财政委员会工作。1803年,他出版了《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简称《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宣扬斯密的贸易自由放任思想。由于他拒绝拿破仑要他彻底修改全书的要求而被降职,最后被迫辞去公职。1805年他与别人合伙开办机器纺纱厂,至1813年停办。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他又受到重视,被派往英国考察工业。1816年起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他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共6卷),在1828—1829年间出版。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于巴黎逝世。 萨伊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1829)、《政治经济学入门》(1815)、《关于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商业普遍萧条的原因和给马尔萨斯先生的信》(1820)、《政治经济学杂录和通讯》(1833)。
绪论
第一篇 财富的生产
第1章 “生产”的含义
第2章 各种劳动及其在生产中协作的方式
第3章 生产性资本的性质及其在生产行业中协作的方式
第4章 协作创造财富的自然力,特别是土地
第5章 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协作生产的方式
第6章 各种劳动共有的类似操作过程
第7章 人、大自然和机器的各自劳力
第8章 分工的利弊以及分工可能达到的程度
第9章 利用商业的各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协同生产的方式
第10章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第11章 资本的形成与增加
第12章 非生产性资本
第13章 无形产品或一经产出就消费掉的价值
第14章 财产的所有权
第15章 产品需求或产品市场
第16章 货币和货物的快速流转带来的利益
第17章 旨在影响生产的政府政策的效果
第1节 规定生产性质的准則的作用
第2节 规定生产方式的规则的影响
第3节 特权贸易公司
第4节 影响谷物贸易的规则
第18章 政府的生产努力对国民财富的影响
第19章 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产品
第20章 外来暂时移民和永久移民对国民财产的影响
第21章 货币的性质与用途
第1节 一般性叙述
第2节 货币的材质
第3节 一种物品充当货币所得到的附加值
第4节 铸造货币的功用与铸币费
第5节 货币标准的变动
第6节 货币既不是符号也不是尺度的理由
第7节 估算历史记载的金额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8节 两种贵重金属之间无固定比价
第9节 货币应该是什么样子
第10节 铜币或贱金属币
第11节 更完美的铸币形式
第12节 由谁承担硬币囚磨损造成的损耗
第22章 货币的符号或代表
第1节 汇票和信用证
第2节 存款银行
第3节 发行银行或贴现银行,钞票或兑现纸币
第4节 纸币
第二篇 财富的分配
第1章 价值基础及供需
第2章 收入的来源
第3章 价格的实际变动和相对变动
第4章 价格的名义变动,金银条和硬币的独特价值
第5章 收入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
第6章 给生产力带来最大回报的生产部门
第7章 劳动的收入
第1节 普通劳动的利润
第2节 科学家的利润
第3节 老板、经理或产业冒险者的利润
第4节 劳工的利润
第5节 现代人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的独立
第8章 资本的收入
第1节 有息贷款
第2节 资本的利润
第3节 最有益于社会的资本使用
第9章 土地的收入
第1节 地产的利润
第2节 地租
第10章 一个国家从另一个国家得到收入的影响
第11章 产品数量对人口的影响方式
第1节 与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口
第2节 国家产品性质对地区人口分布的影响
第三篇 财富的消费
第1章 不同类型的消费
第2章 普通消费的结果
第3章 生产性消费的结果
第4章 普通非生产性消费的结果
第5章 个人消费一一动机与结果
第6章 公共消费
第1节 公共消费的性质与一般结果
第2节 国家消费的主要目的
第7章 对公共消费有实际贡献的人
第8章 课税
第1节 各种课税的一般影响
第2节 各种课税的方法与各阶层的负担
第3节 实物税
第4节 英国土地税
第9章 国债
第1节 国家举债及其后果
第2节 公共信用及其基础,以及危害它的情况
附录A
附录B
《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政治经济学概论》:
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劳动的工作方式,我们就会发现,无论它用于什么目的,它都是由三个操作过程组成的。
获得任何具体产品的第一步是研究有关该产品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如果事先不知道铁的性能,不知道开采矿石和炼铁的方法,不知道怎样熔铁和铸造,就不能制成铁锁。
第二步就是运用上述知识来实现一个有用的目的,例如,把铁铸成某一特别形状,结果就可提供把通向所有牢房的门锁起来的工具,除钥匙的所有者之外谁也打不开。
第三步就是进行上述两个步骤所提示和指明的手工劳动,如锻、锉和把锁的各种零件组装在一起等。
这三个操作过程很少由同一个人来实施。一般的情况是:一个人研究自然规律和生产方法,这个人就是哲学家或科学家;另一个人把前者的知识应用于创造有用的产品,这个人是农场主,或是制造商,抑或是商人;第三个人在前两人的指导下提供实施和运作,这个人就是劳动者。
经过分析就会发现,无论什么产品,都产生于这三个操作过程。
以一袋小麦或一桶葡萄酒为例。要获得小麦或葡萄酒,第一步就是由物理学家或地质学家来探讨小麦或葡萄的生长过程和自然规律,适合种植小麦或葡萄的土壤和季节,麦苗或葡萄藤长大成熟必须有的培育和照料。如果不是由地主亲自来做,那么就必须由佃户把这些知识应用于他的特殊目的,把创造一种有益产品所需要的工具集中到一起,并且扫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障碍。最后,劳动者必须翻起土壤,播下种子,修剪和捆绑葡萄藤。无论产品是小麦还是葡萄酒,这三个截然不同的操作是完成产品生产必不可少的过程。
或者以一种外国贸易产品为例,例如靛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天文学家使我们知道它产于何处,以及渡海到那里去的方法。商人装备船只并派其寻找这种货物。水手和陆上搬运工人执行这个生产工作的手工部分的工作。
但是,把靛蓝这种物质作为另一种或第二种产品,例如蓝布的原料来考虑。我们都知道,首先要用到化学家,以了解有关这种物质的性能、溶解它的方法,以及稳固其颜色所必需的媒染剂等信息;然后,制造厂主收集完成染色过程所必需的工具;最后劳动者在厂主的命令下执行这个过程的手工部分的工作。
在所有情况下,劳动都可以分为理论、应用和实施三个过程。除非一个国家在这三方面都很优越,否则劳动就达不到十全十美的程度。一个民族如果在其中一方面有所缺陷,就不会得到产品。产品一定是所有这三个劳动过程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学会欣赏许多最初看起来似乎是好奇心和推测对象的科学的巨大效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