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1997年度的杂志合订本(平装)。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此次合订本,在原来出版的杂志上进行了修订工作。
《咬文嚼字》三岁了。在语文规范化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足迹,可喜而又可敬。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不断前进,语言也时时创新,这种创新,有时是小范围的,有时是大范围的;有时是缓慢的,有时是快速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也必然是语言大发展的年代。语言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在如何促使全民了解语言的规范,遵守语言的规范。当规范问题出现的时候,总需要正确的舆论加以引导,使之逐渐走向规范化的道路。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语言大发展的两个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中国成立时期。再看看当前语言发展的情况以及语言工作者的责任,也许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咬文嚼字》。
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是政治运动,也是文化运动。反映在语言方面是提倡以白话代替文言,以便于宣传新思想。这时期白话文出现大量反映新思想的词语,同时认识的深化也使句法结构产生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规范不明确的现象,不免引起争论。例如有些新词译自外语,译名不统一。logic有人译作论理学,有人译作逻辑;engine有人译作引擎,有人译作发动机。如此等等。又如“那”要不要分化为“那”(na)和“哪”(na);“的”要不要分化为“的”(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和“底”(表示领属关系);“他”要不要分化为“他”、“她”、“它”。今天看来,这些问题都有了结论,结论的形成与当时开展的讨论是密切相关的。
新中国建立,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语言方面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出现了大量反映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词语;第二,词与词的搭配出现了一些新的组合形式;第三,有些词在口语中消失。由于变化迅速而且情况复杂,出现的问题很多。为此《人民日报》于1951年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同时连续发表吕叔湘、朱德熙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与五四时期相比较,有两个特点:第一,五四时期参与规范工作的限于知识界,这一时期的工作由政府号召,专家参与。第二,这一时期的工作虽然也注重匡谬正俗,但同时着力普及语文知识,使广大群众提高规范化意识。
序
特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用法》有何修订
常见标点差错举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有何修订
数字用法常见差错举隅
一词一字总关情——本刊读者座谈会侧记
百家论语
办一个专门纠正语病的刊物——1992年8月17日上午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不要草菅“词”命
呼唤敬业精神
官话·国语·普通话
语林漫步
“一字师”余话
大观园岂无“刘姥姥”
唱“的”为di探
也谈“退役”
话说“傢俬现象”
听不懂的华语
“酸、甜、苦、辣”音义趣谈
“胜利”留给“闭幕”
报纸标题的“蚯蚓现象”
“之喜”与“志喜”
由“蔓”到“腕”
别让演员“吃药”
字体大小和语义表达
说“奖”
当心“钥匙”
从《读城记》谈起
香港新机场场名用字
字幕:《鸦片战争》的遗憾——致谢晋导演的公开信
小议汉字书写的规范
“花而不实”与“另出心裁”
最是“子曰”讹言多
日文汉字不能照搬
三思而后“咬”
闲话楼名
“闫”字处理刍议
小议缩略语
一字难忘
猪头、猪蹄之谜
“诞生”的“诞”
“媳妇”让我挨揍
三味沙龙
咬嚼《阿Q正传》中的两句话
崔颢《黄鹤楼》诗的“黄鹤”、“白云”之辨
一字之异意境殊——“生处”与“深处”辨
“咸亨”的含义
鲁迅先生咬文嚼字
“柳阴高压汉营春”辨正
字里乾坤
大禹为何是条虫?——上古圣王得名考源之一
……
书林指谬
正音室
独弦琴
八音盒
辨字析词
词语春秋
校园丛谈
广告天地
十字街头
语坛掌故
旧话重提
编读热线
百问百答
书林一叶
报刊扫描
向我开炮
语丝
五重奏
画中错
卷首幽默
有照为证
广角镜
向你挑战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