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具有工具书性质而便于查检阅读的现代汉语论著。它以简明、实用、有效为编写原则,以专业性(依据国家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国家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为特色,深入浅出地论述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范汉字和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及正确使用、数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等问题,兼及简明扼要的语法规范介绍。它不但对青少年学生的言谈、书写与应试有较大的帮助,而且能有效提高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也具有较大的学术参考价。
再版前言
本书初版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印行,可能是由于其简明扼要且兼具权威性(依据国家标准与学术界的共识)、学术性(系统地阐明基本知识与术语,论述有关学术问题)、资料性(收罗各种国家规范和有用的语言材料)与实用性(阐明各种规范以供遵循,辨析各种错误以供借鉴)的缘故吧,当时所印的8000册在第一年就销售过半,没过几年就因为该出版社的撤并而绝版了,以致读者欲购而不得。读者需要的图书绝版虽然不是好事,但本书初版未重印,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却也不是坏事,因为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在这十二年中有了不少更新,该书初版的不少内容过时了。“十二”在我国是个大数,这可能源自一年十二月的自然现象吧,但结果连地支、生肖、星次、时辰、音律等都纳入十二的轨道中来了。春去冬来,十二月一晃而过;天道周星,十二年也一晃而过。如果比附于本书,则应该说十二年前的初版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我们即将跨入新的一年之时,应该由其再版之修订本来承担新的历史使命了。
一说到“规范”,人们往往会有“死框框”的感觉,但世界上的东西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这看“死”的东西实际上却“活”得很。十二年来,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有了不少修改更新,如197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定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有了更新版《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28039—2011),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发布的《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有了更新版《汉字部首表》(GF0011—2009)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GF0012—2009),1995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有了更新版《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1995)有了更新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15835—2011),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6159—1996)有了更新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16159—2012),如此等等。得关注的是,2013年8
月19日,国务院在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公布了2013年6月18日印发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使我们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又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与我们国内的情况相,《国际音标》也有了2005年修订版。
正是由于这种种新变化,本书初版就需要进行全面的修订以及局部的重新编写。这再版与初版相比,虽然不能说是面目全非,至少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唯一没变的只是当时的编写原则:力求简明、实用、有效,使其内容兼具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与实用性,既讲清楚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常用术语,又阐明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的使用规范与常见错误,以便有效地提高读者规范使用汉语的能力。要说明的是,这次再版,除了语音和书写(包括汉字、数字、标点符号的书写)等初版原有的内容根据新的规范和标准作了全面的更新修订外,还加入了简明扼要的语法知识。这是因为考虑到现代汉语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而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既然如此,则现代汉语规范也应该包含词汇规范和语法规范的内容。虽然现在国家发布的词汇、语法规范很少,用不着我们在本书中花很大的篇幅去阐述,但在日常生活中犯语法错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用少量篇幅介绍一些实用的语法知识恐怕对读者也不无裨益。当然,词汇乃至修辞方面的内容,我想留待以后再增补,以免这次修订的篇幅过大。
本书初版至今虽然已经十二年了,但综览当今现代汉语方面的著作,占主流的乎仍然只有如下两大类:一类是系统阐述现代汉语的高校教材;另一类是为应试服务的中学参考书或高考辅导材料。前者往往只注重体系术语的建立而不注重实用,有的甚至故意创造一些新的术语而使学习者苦不堪言,而且除了那些编写年代较早的教材呈现出老化的现象,近年编写的教材也程度不等地呈现出滞后的现象而未能与时俱进地阐述新近的语言文字规范。后者则多为应付高考而设计,注重散乱的题海探索而忽略了读者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发出的“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号召下,在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与中学的汉语教学,编写出能迅速有效地提高读者汉语水平的现代汉语读物。特别在如今计算机流行后提笔忘字乃至不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背景下,我们更有必要重视汉字教学,编写出能迅速有效地提高读者汉字书写水平的现代汉语读物。本书的编写和修订,就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所作的一种尝试。但是,可能是由于一般人对母语的掌握程度比较自信吧,所以对自己语言文字使用能力的提高乎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近日我看到一套选修课教材的重印次数便透露出这样的信息。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006
年初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语文》(选修),该丛书中印刷次数最少的分册是《语言文字应用》,由此不难看出当代高中生对汉语言文字应用知识的学习兴趣已远逊于对文学文化知识的渴求。这恐怕就是人们要追问“如今大学生的母语能力怎么啦”的原因所在。
诚然,不要说是大学生,就是现在的硕士、博士,其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能力又比高中毕业生强多少呢?如果进一步追问,我们现在的公务员、作家、编辑、教师等,其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是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呢?我们且不说过去某些刊物对名人书稿的咬文嚼字式的批评,只要您认真地读一下本书,将其中的语言文字知识与自己原本掌握的对照一下,恐怕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不再盲目乐观了。为了使自己在日后的讲话、写作中免为方家乃至大众所耻笑,您恐怕还会爱不释手地反复阅读本书。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书既是一面镜子,又是一部经久耐用的工具书。它一方面通过各种正确的语言文字知识和错误反例使读者对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能力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又通过收录各种语言文字规范并进行解读的方式使读者能够反复查阅以满足日常汉语使用之需。
当然,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比起学习文学来说可能有点枯燥乏味,但正如人们为了获得幸福而常常伴有辛劳的付出一样,老天乎注定要给文化人预设这么一道不可绕过的人生之坎。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吧,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基本工具对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正如我家乡的谚语所说:“跌倒还能抓把泥。”意思是只要会种地,即使削职为民也还有活路。同样,掌握了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也就有了从事文化事业的基础。我之所以在1989~1995年的待业时期能卖文为生,无非是古今汉语这一工具帮助我打开了谋生的通道。我将自己掌握语言文字后所获得的益处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方面是想加强读者对语言文字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希望读者能和我一样在掌握这一工具后有所获益。
其实,对于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半个世纪前就有人强调过a。邓拓在《共通的门径》中说:其实,无论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首先需要的本钱,还不是什么专门问题的知识,而是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用来表情达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这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和一般逻辑的知识。如果一个人不会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就很难谈到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等问题,这是非常明显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科知识呢?
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既然如此重要,所以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我衷心希望这本兼具工具书性质的现代汉语综合参考书不但对提高大中学生、留学生的言谈、写作与应试(如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汉语水平考试等)能力有较大的帮助,而且对广大教师、编辑、记者、作家、研究生等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诚非易事。本书虽经全面修订,不当之处恐尚难免,我衷心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有益的改进意见,以便重印时修正完善,从而让本书在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提高读者的语言文字素养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张觉
二○一四年十二月三日于北京密云县溪翁山庄
张觉,1949年3月生于江苏省太仓县茜泾镇(今太仓市浏家港),1962年考入太仓县浏河中学,1965年考入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69年下乡务农,1977年底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专业师从张世禄、周斌武先生攻读汉语史,1984年底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起任教于空军政治学院,1995年转业至上海财经大学,先后建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和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任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