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俄罗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世界。”这话说的有道理。人口只有1.6亿的俄罗斯,却坐拥横跨欧亚大陆的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了地球上1/6的陆地。地大不算,它还物博,丰富得让人眼馋的自然资源,足以支撑起一个世界。
纵观1000年来的俄罗斯发展史,就是一个个动荡与危机、荣耀与苦难的轮回。经历了多少个轮回,你看,它依旧雄赳赳气昂昂地戳在那儿屹立不倒。
著名草根历史学者风唤雀翎带你一起进入俄罗斯这团迷雾,去探求一下它在人类历史上都发生了什么。
有人说:“俄罗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世界。”这话说的有道理。人口只有1.6亿的俄罗斯,却坐拥横跨欧亚大陆的1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占了地球上1/6的陆地。地大不算,它还物博,丰富得让人眼馋的自然资源,足以支撑起一个世界。
相比较美国人的随意、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日本人的暧昧、西班牙人的热情、英国人的守旧……俄罗斯是一个复杂纠结的民族。
辽阔的生存空间造就了俄罗斯人粗犷豪迈的民族气质;而严寒的气候又总是让他们忧心忡忡。两面夹击,俄罗斯人就有了近乎精神分裂的“双重性格”,随时都可能发作。
他们既善良又残忍、既懒散又吃苦耐劳、既热爱自由又爱欺负人、既大公无私叉贪小便宜、既讲究实用又注重理想、既自卑又自大……俄罗斯人的表情总是纠结于开怀大笑和忧郁伤感之间,并且瞬间就能完成切换。
正如阿·托尔斯泰所描写的那样:“要爱就爱得发狂,要怒就绝非儿戏一场;要骂就骂到火冒三丈,要打就打得不管不顾;要吵就无所顾忌,要罚则总有凭据;要喝就喝他个一醉方休,要吃就吃它个天翻地覆!”在这个敢爱敢恨、做事不计后果的民族中,绝少看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含蓄。
“双重性格”的俄罗斯民族不仅住的地界儿没边没沿,而且有着一段跌宕起伏、徘徊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历史,和一种对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宗教。
说它是欧洲国家,它的版图却占有亚洲l/3的陆地;说它是亚洲国家,无论是它的发源地,还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欧洲。所以说,俄罗斯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
复杂的背景,决定了俄罗斯人民是一个集幸与不幸于一身的民族。幸的时候,他们载歌载舞、纵情享乐;不幸的时候,他们唉声叹气、一肚子牢骚。
俄罗斯自产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就曾说过:“俄罗斯可能使入神魂颠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对其热烈的爱,也最能激起对其强烈的恨。”由此可见,就连俄罗斯人对自己都是爱恨交加。但爱也好恨也罢,俄罗斯始终是一个不断进取、永不认输的民族。
纵观1000年来的俄罗斯发展史,就是一个个动荡与危机、荣耀与苦难的轮回。经历了多少个轮回,你看,它依旧雄赳赳气昂昂地戳在那儿屹立不倒。
丘吉尔曾这样评价俄罗斯:“它是一个谜,披着神秘的外衣,藏在迷雾之中。”今天,这个中国北方以北的邻居,依旧以其博大的苍凉和无尽的期待,固守着苍穹之下的神秘。
愿意的话,我们一起进入俄罗斯这团迷雾,去探求一下它在人类历史上都扮演过哪些角色。
风唤雀翎,真名打死他也不说,年龄老大不小了,性别男,北京人。人生阅历丰富:上过大学,贩过猪肉,开过饭馆,卖过保险。难能可贵的是,在做这些工作期间,他一直坚持“不看书不开张”的原则,以致自家生意只赔不赚。他最终找到了“作家”这样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作为草根历史研究者,凭借自身丰富的职业体验,风唤雀翎的历史小说带着浓重的现实生活气息。在他笔下,久远的历史似乎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仿佛就是今天的故事。已出版的作品有:《辛亥风云》、《国民党抗日骁将》、《美国的底气》、《一本书看透英国》、《一本书看透中东》、《一本书看透日本》、《一本书看透以色列》等。
第一章 小国崛起
第一节 荒原上唱大戏
一、坚韧不拔的东斯拉夫人
二、彪悍狂野的维京海盗
三、大王,俺们需要你的统治
四、强强联合势力大
第二节 伟大的俄罗斯他妈
一、南征北战抢地盘
二、成为上帝的子民
三、由奴隶到封建
四、早期的国家杜马
五、长臂尤里的莫斯科
第三节 在蒙古铁蹄下成长
一、蒙古铁蹄下的战栗
二、罗斯也没脾气了
三、蒙古主导的“全球一体化”
四、蒙古入侵的“后遗症”
第四节 谨小慎微谋大业
一、完成统一大业
二、赶走蒙古人
三、双头鹰展翅
四、领土像吹气球
第五节 雷倒众生的雷帝
一、“罗刹”变成“俄罗斯”
二、恐怖雷帝初长成
三、平地风雷称沙皇
四、雷霆万钧荡八方
第二章 煽风点火
第一节 罗曼诺夫不甘寂寞
一、留里克王朝出局
二、罗曼诺夫王朝上岗
三、赶鸭子上架
四、老爹很强势
五、由弱变强的北极熊
第二节 一母同胞乌克兰
一、骨肉至亲
二、兄弟联手打波兰
三、爱恨情仇几百年
第三节 生死冤家两对头
一、本是同根生
二、大战前的开胃小菜
三、战争大餐上席
……
第三章 彼得大帝
第四章 帝国养成日记
第六章 PK法国
第七章 走向没落
第九章 走向复兴之路
第一节荒原上唱大戏
“移民国家”俄罗斯的历史算不上源远流长,也就千把年。比起四大文明古国,勉强算得上后起之秀。
公元6世纪左右,有两拨分别从中欧、北欧出发的移民,一路摸爬滚打迁徙到东欧平原。并且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空旷荒凉的原野上扎根发芽。
从此,一出出精彩的大戏在原本寂聊的荒原上,锣鼓喧天地拉开了序幕。
一、坚韧不拔的东斯拉夫人
最早在东欧平原生存的,是一些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特征就是不受拘束。在一个地方住腻了,就“游”到另一个地方放牧,游来游去就游出了东欧平原。
属于蒙古人种的阿瓦尔人就是这些不安分的游牧民族之一。这些彪悍的游民不甘于只和同种同宗的黄皮肤人打交道,而是积极地向中欧的白皮肤欧罗巴人种靠拢。谁要是不乐意,那就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游牧民族特有的热情——弯刀加马鞭。
约在6世纪中叶,阿瓦尔人热情地以武力向世世代代居住在中欧的斯拉夫人靠拢。
在游民一浪高过一浪的攻击下,本来安居乐业、和和美美的斯拉夫大家庭被一分为三,开始了离乡背井的民族大迁徙。
有一支斯拉夫人没有离开故土。他们顽强地坚守住了自己的土地,对抗阿瓦尔人将近300年。他们就是现在的波兰人和捷克人,属于西斯拉夫人。
另一支斯拉夫人涌人了巴尔干,和稍晚进入巴尔干的保加尔人融合,这就是成分复杂的南斯拉夫人。
而生活在波罗的海东北面,靠近芬兰湾的分支,选择了另外一条更加曲折的迁徙路线。他们拖家带口地向东跋涉,逐水草而行,一路上吃尽了苦头。
这群被异族赶出家园的斯拉夫人,重温了老祖宗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间出没无常。小松鼠、小白兔、大狗熊,他们逮什么吃什么。蘑菇、树皮、草根……所有纯天然绿色食品无一幸免。不管干净不干净,也顾不上什么非典禽流感,统统进了这些中欧难民的肚子。
这个在大森林里练就了过硬本领和一副铁胃的群体,就是东迁最远的东斯拉夫人。
在这次迁徙中,斯拉夫人几乎席卷了整个东部欧洲。他们无法征服的只有两个地区:一个是强大的东罗马帝国;一个是被阿瓦尔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匈牙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