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内容丰富,资料详赡,以尼采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将其哲学思想形成和转变的过程穿插其中,充分展示了他伟大而悲苦的一生。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的哲学思想无须推理论证,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
尼采自称“欧洲彻底的虚无主义者”,同时又自诩太阳,他奚落一切美德,赞扬所有邪恶,哲学是他征服世界的武器。
王岩,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政治哲学研究,先后出版《西方政治哲学史》《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等学术著作,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
高清军,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
第1章 悲苦的童年
一、“小皇帝”诞生
二、感受死亡
三、流亡瑙姆堡
四、普福塔的高才生
第2章 意气风发的时代
一、波恩与莱比锡
二、偶遇叔本华
三、尼采从军记
四、瓦格纳的友谊
五、年轻的教授
第3章 转折与悲剧
一、悲剧的诞生
二、日神与酒神
三、谁谋杀了“悲剧”
四、悲剧的苦果
五、痛失瓦格纳
第4章 爱情的苦果
一、羞涩初恋
二、师生恋
三、暗恋科西玛
四、征婚运动
五、最后的尝试
第5章 不合时宜的沉思
一、市侩文化的批判
二、历史的解药
三、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四、瓦格纳在拜洛特
第6章 漂泊与思考
一、告别巴塞尔
二、艰辛的旅程
三、丰硕的著作
第7章 价值重估
一、超越叔本华
二、上帝之死
三、道德的划分
第8章 思想的狂舞
一、权力意志
二、超人
三、社会不平等论
四、永恒轮回说
第9章 永不孤单的影子
一、最后的岁月
二、备受争议的老者
三、开启西方哲学的一扇门
四、“尼采在中国”
附录
年谱
参考书目
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的哲学思想无须推理论证,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正如闻一多所言,他是“最前进的、最革命的、最富于理想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生命力饱涨的象征,是生命的顶峰”。
“他走向何方?有谁知道?只知道他消失了。”尼采留下的是一部部的巨作和充满开创精神的思想。任何一个没有偏见的人拿起他的著作,都会发觉它们才气横溢、光彩夺目、豪气冲天,这些著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颠倒了各种公认的观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赞扬了所有的邪恶,颠覆了西方基督教道德思想和传统的理性价值,揭示了上帝死后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尽管他主要以散文、格言和警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没有建立一个封闭庞大的哲学体系,但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尼采和克尔凯郭尔给西方哲学带来了战栗,而这战栗的最后意义尚未被估计出来。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他们富于创造性作品的观念和意象。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柏格森、萨特和马尔卢等一大批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仅在德、法语区域闻名遐迩,而且还流传于遥远的北美、南美、亚洲、大洋洲、非洲。在现代哲学发展中,但凡非理性主义的派别,例如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等都能从中看到尼采的影子。他的思想俨然成了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
存在主义哲学是受尼采思想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多数哲学家认为,存在主义起源于两个人,一个是丹麦哲学家祈克,另一个就是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尼采的非理性学说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德格尔更是尼采忠实的狂热者,在其著作《林中路》中曾提到尼采的“上帝死了”;1954年专门撰写了《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文章;1961年出版了一套两卷本的关于尼采的大部头著作。另外,他在其他著作中也曾多次提到尼采和尼采的思想,把尼采称为西方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海德格尔对前苏格拉底学派也很感兴趣,实际上,他对前苏格拉底学派的论述远比雅斯贝尔斯更集中、更多。而在罪恶感上,萨特比德国其他任何存在主义者都像尼采。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认为罪恶感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的、有用的,它可以指导人们通往真实的世界,而萨特受尼采的影响对罪恶感深感厌恶。萨特在其著作《苍蝇》中对罪恶感的指控众人皆知,他自己也声称《苍蝇》中所论述的道德观不尽然是萨特的,而是尼采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尼采独特的心理分析直接启发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尼采认为,人的根本既不在他的社会性,也不在他的理性,而是在于他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状态。弗洛伊德深受尼采的启发,他结合实践经验,发现性压抑是导致精神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提出了性本能学说,创立了精神分析法。他还把尼采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的病患,例如生命患病、本能衰退等,都给以命名,分析病因。最后他得出本能压抑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压抑的最后结果是造成人出现精神病症,由此,弗洛伊德确立了他的精神分析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他在自传《瞧!这个人》中写道:“从所有重要的各方面来说,这本书是批判现代性的,包括对现代科学、现代艺术甚至现代政治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宣扬的是“一种‘文化批判’的精神,力图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性、整体性观念,而倡导综合性、无主导性的文化哲学”。它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带来积极意义的同时,也被部分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他们把后现代主义看作“虚无主义”“颓废主义”等进行极力的批判。后现代主义为了证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积极寻求理论支持。最后,他们找到了尼采,因为他最先宣布“上帝死了”,拉开了批判传统与价值重估的序幕。而且在尼采的著作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对现代性的批判,诸如:“对无意义的体验和对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的体验,二者相结合便构成自本世纪以来的视角艺术发展的关键。在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那里,现实的表面结构被打破了。构成普通体验的范畴已失去了它们的力量。实体范畴消失了;坚实的物体被任意扭曲而变形;事物在因果关系上的相互依存性被忽视了,事物的出现完全是偶然的;时间顺序也没有了意义,某一事件发生于另一事件之前还是之后已无关紧要;空间的维度被归结或分解为令人惊惧的无限性;生命的有机结构被分割成小块,有些小块又被武断地(从生物学而不是艺术的观点看)重新组合起来;画出来的四肢不与躯干相连,而是散乱地分布在四周,色彩也离开了它们的自然载体;心理学进程(主要指文学而不是艺术)被颠倒了,人的生活不再从过去到未来,而是从未来到过去,没有节奏或任何种类的有意义的结构。在一个焦虑的世界中,范畴和现实的结构都失去了确实性。如果因果关系突然不再具有确实性,每个人就会感到糊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