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基础的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人体解剖学名词众多,各结构间的位置毗邻复杂,枯燥难记。《医学绘涂丛书:绘涂局部解剖学》将“动眼观察、动手绘涂、动脑记忆”通过一束彩色铅笔融为一体,旨为帮助医学生轻松掌握局部解剖学。
《医学绘涂丛书:绘涂局部解剖学》以人体各个部位为主线,将其核心内容拆分为31个章节的插图页面,每个页面包含与本章节直接相关的多幅插图。
人体结构精妙绝伦。
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人体解剖学名词众多,各结构间的位置毗邻复杂,枯燥难记。本书将“动眼观察、动手绘涂、动脑记忆”通过一束彩色铅笔融为一体,旨为帮助医学生轻松掌握局部解剖学。
《绘涂局部解剖学》以人体各个部位为主线,将其核心内容拆分为31个章节的插图页面,每个页面包含与本章节直接相关的多幅插图。
绘涂工具首选12色彩色铅笔,也可用单色铅笔绘涂出明暗不一、浓淡相宜的色差效果。请在每个结构的边界内绘涂,涂色后的图中标注应清晰可见。建议用红色显示动脉,蓝色显示静脉,黄色显示神经,绿色显示淋巴管。针对同一类结构(如动脉或脊神经),可根据结构的差异绘涂不同的颜色。建议用浅色绘涂较大结构,浓艳色彩绘涂细小的结构。此外,推荐以艳丽的色彩绘涂较生疏的结构,不必刻意绘涂每一个结构。
在插页中配有与本章节相关的主要结构名称,名称后带一字母(a~z和a-z、,相关的结构也可能出现a1、a2等),相应的标注字母多在插图中的结构内或有一箭头指示。在每个结构名称前均有一“○”,请用相同的颜色绘涂“○”和图中所标注的结构。
封底的绘涂示例仅供参考。
愿随心动,涂伴我行。
第一章 头部
面部和颅部
腮腺咬肌区
面部血管
第二章 颈部
颈深筋膜和颈部浅层
颈部肌群和颈根部
甲 状腺
第三章 胸部
胸壁和胸膜
肺
纵隔
第四章 腹部
腹前外侧壁
腹股沟区
腹膜和结肠上区(胃区)
结肠上区(肝胰区)
结肠下区
肝门静脉
腹后壁(肾区)
腹后壁的血管和神经
第五章 盆部及会阴
直肠和肛管
子宫和盆丛
会阴
第六章 背部
第七章 上肢
腋区
上肢肌和肘窝
臂丛
手肌和手指
手部的血管
手部的神经
第八章 下肢
臀部
股前内侧区
下肢的肌群、血管和神经
足部
查看全部↓
《医学绘涂丛书:绘涂局部解剖学》:
第一章 头
部面部和颅部额顶枕区头皮的层次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腱膜下间隙)和颅骨外膜。头皮撕脱伤也多沿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分离,严重的头皮撕脱伤可将头皮连同部分骨膜一并撕脱。头肌(面肌、咀嚼肌)1.咀嚼肌: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作用:咬肌、颞肌、翼内肌都可上提下颌骨(闭口);颞肌后部纤维可拉下颌骨向后。两侧翼外肌收缩,使下颌骨前伸;一侧翼外肌收缩,可使下颌骨向对侧侧方运动。神经支配:三叉神经的咀嚼肌神经。
2.面肌:又称表情肌,属于皮肌,大多起于颅骨,止于头面部皮肤,呈环形或辐射状排列于眼、耳、鼻、口周围,收缩时牵拉皮肤,开大或关闭孔裂,并可做出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
枕额肌:包括位于额部皮下的额腹和位于枕部皮下的枕腹,以及连于两者间的帽状腱膜。额腹收缩可提眉、皱额。
四、脑血管
1.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它们的分支均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及其下的髓质)和中央支(供应基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颈内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前2/3(以顶枕沟为界)和部分间脑。
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1/3、部分间脑、小脑和脑干。
2.脑的静脉:脑的静脉壁薄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分浅、深2组。
浅静脉:收集皮质及浅层白质的静脉血,在脑表面汇成一些大的大脑浅静脉,注入邻近的硬脑膜窦(如上矢状窦、海绵窦和横窦等)。
深静脉:收集大脑深部白质、基底核、间脑、脉络丛等处的血液,在胼胝体下方合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向后注入直窦。
硬脑膜静脉窦:又称硬脑膜窦,包括上/下矢状窦、海绵窦、直窦、横窦、乙状窦、窦汇、岩上/下窦等,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时出血较多。五、海绵窦1.位置:位于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尖端。
2.通过的结构:海绵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依次为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眼神经(V1)、上颌神经(V,),窦内有颈内静脉和展神经(Ⅵ)通过。海绵窦一旦发生病变或损伤,可出现海绵窦综合征,即上述神经麻痹或神经痛、结膜充血及眼睑视盘水肿。一、腮腺腮腺位于面侧部皮下,左右各一。腮腺外形不规则,似一倒立的锥体,上宽下尖。腮腺浅叶的肿瘤,位置表浅,易于早期诊断;深叶肿瘤,可向口腔内咽侧壁方向膨隆。由于腮腺紧邻外耳道,所以腮腺脓肿常可蔓延至外耳道和中耳,反之外耳道感染亦可扩散至腮腺。
1.腮腺导管:自腮腺浅部前缘发出,长3.5-5.0cm,直径约013cm,在距颧弓下缘约1.5cm处横行向前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转向内侧,穿颊脂体、颊肌,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的对颊黏膜上的腮腺导管乳头。可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
2.腮腺床:由腮腺深面的茎突诸肌及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
3.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分为浅层与深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在腮腺前缘处,浅深两层融合,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称咬肌筋膜。
腮腺鞘的浅层致密,发出许多小隔将腮腺分为许多小叶,正是由于这一解剖特点,临床上发生腮腺的急性炎症时,致密腺鞘使得肿胀的腺体不易向外膨胀,由此刺激张力感受器,造成剧烈的疼痛,炎症化脓时可使腮腺小叶成为独立散在的小脓灶,所以在诊断时,不能单纯依靠波动感作为化脓的指征,在切开排脓时,须注意引流每一脓腔腮腺鞘的致密浅层;深层较为薄弱,腮腺炎化脓时脓液易向深部扩散,形成咽旁脓肿或穿向颈部。
4.腮腺的血液供应、神经及淋巴:腮腺的动脉来自于颈外动脉。感觉神经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及耳颞神经,交感神经来自交感干颈上节,副交感神经来自耳神经节的节后纤维。腮腺内含有浅、深两群淋巴结,其输出管最终汇至颈深上淋巴结与锁骨上淋巴结。由于腮腺淋巴结所在的解剖位置关系,在临床上要注意区分腮腺肿瘤与腮腺淋巴结炎。不要将腮腺淋巴结炎误诊为腮腺肿瘤。二、面神经(Ⅶ)面神经是以运动纤维为主的混合性神经,其进入腮腺内分支的纤维成分均为运动纤维。面神经在腮腺内主干常分为颞面干与颈面干,再分为5组分支,即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支配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腮腺而分3段。第1段长1.0.1.5cm,自茎乳孔至人腮腺以前;第2段即腮腺内段,分上、下两干,发出颞、颧、颊、下颌缘、颈5组分支;第3段是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呈扇形分为5组分支,支配面肌。三、穿经腮腺的结构1.纵行者: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2.横行者: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面神经及其分支。四、咬肌和颞肌咬肌外形大致呈四边形,由浅、中、深三层组成。咬肌的后上部为腮腺浅部覆盖,表面覆以咬肌筋膜,浅面有面横动静脉、腮腺管、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横过。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