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系列教材:中国文学史(套装全4册)》的编写,力求吸收前此有关诸种教材之长,反映目前汉语言文学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自学者参考之用。
《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系列教材:中国文学史(套装全4册)》编写的总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观点比较正确稳妥,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简明准确。但由于编著者能力所限,或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缺点和疏漏之处,当会不少,祈望同行和读者不吝指正。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社会政治状况
二、社会思潮及文人心态
三、文学概貌
第一章 建安文学
第一节 建安时代与建安风骨
第二节 曹操与曹丕
第三节 曹植
第四节 建安七子与蔡琰
第五节 建安时期的其他作家
第二章 魏晋文学
第一节 阮籍、嵇康及正始文学
第二节 左思与太康文学
第三节 刘琨、郭璞
第四节 东晋文学
第三章 陶沸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节 陶诗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陶诗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
第五节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 南朝诗文
第一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第二节 鲍照与七言诗
第三节 谢胱与新体诗
第四节 萧氏父子与宫体诗
第五节 梁、陈其他诗人
第六节 南朝的骈文和辞赋
第五章 北朝文学
第一节 北地三才
第二节 庾信、王褒
第三节 三部散文名著
第六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第二节 《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第三节 《世说新语》与轶事小说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文学批评
第二节 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刘勰与《文心雕龙》
第四节 钟嵘与《诗品》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
《中国文学史——先秦汉代》
《中国文学史——宋辽金元》
《中国文学史——明清近代》
查看全部↓
第二节 《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大量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主要是与当时的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关系密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故宗教迷信思想极易传播。腐朽的士族阶级不敢正视现实,他们或佞佛,以求精神麻醉,或信道,妄想羽化登仙;而面对人生种种磨难的劳动人民,一方面把摆脱饥饿、贫困和死亡、寻求安定、幸福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虚无飘缈的鬼神身上,另一方面,也常将自己的反抗情绪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曲折地表达出来。正因如此,所以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层出不穷,保存至今的有三十余种,而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
干宝(?~336),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少始知学,博览典籍,是著名的史学家。西晋末年任佐著作郎,赐爵关内侯。东晋时,曾任史官,又任山阴令,始安太守、散骑常侍等职。著有《晋纪》,时称良史。干宝喜阴阳术数,搜集了许多“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的故事,撰成《搜神记》三十卷。原本已佚,今本二十卷,为明人所重辑,已非原貌。干宝在《搜神记序》中说他写此书的目的是“明神道之不诬”,故当时人称他为“鬼之董狐”(《世说新语·排调》)。因其相信鬼神之实有,故书中不乏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宣扬了宗教迷信思想。但由于作者撰写态度较为严谨,故事来源广泛,所以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首先,它的部分故事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如《范寻》记载扶南王范寻将犯罪者投与虎、鳄,其残暴令人发指;《东海孝妇》、《淳于伯》等,也都深刻揭露了吏治的黑暗。《干将莫邪》记述了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乃成,却被楚王杀害,其子赤日思报仇。楚王以千金购赤之头。后赤自刎,让“山中行客”持己头去见楚王。山中行客设计杀楚王,自己也自刎。这个故事不仅揭露了统治者的血腥罪恶,而且突出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英雄行为和斗争精神。<韩凭夫妇》记宋康王霸占韩凭妻何氏、韩凭夫妇先后被迫自杀的悲剧故事,既暴露了封建统治者荒淫凶残的本性,也歌颂了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其次,此书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于婚姻自主的渴望和为争取爱情幸福而斗争的精神。如《父喻》写父喻与王道平相爱,后王道平出征九年未归,父喻被逼嫁与他人,“结恨致死”。三年后,王道平归,哭于父喻坟前,父喻复活,二人结为夫妻。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