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内容可以随着世界的多彩与心灵的丰富千变万化,但书写的方式却只能慢慢地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变化。先秦时期是汉文字书写史上的文体孕育期,那些文体与当代人们熟知的文体相距甚远,但却孕育着当代文体的最初形态,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后来一系列文体演变的走向。《先秦说体文叙事传统研究》探讨的是小说文体在先秦的萌芽形态之一——那些为了记录明辨之言而无意形成的文体——先秦说体文,辨别出它们中已经具有了现代小说的核心特征:叙事与虚构,分析它们如何从其内部观念到表现方式上,影响着后世的古代中国叙事,渐渐沉潜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基因。
张瑞,1973年生,文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性别意识研究。在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张瑞,1973年生,文学博士,中华女子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性别意识研究。在学术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绪论
一 先秦散文研究状况及本书的切入点
二 本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释名以章义:先秦说体文的命名与所指的确定
第一节 先秦说字本义及其命名的合理性
一 先秦说字训
二 从先秦“说”字义看本文中先秦说体文的形态
第二节 命名的困惑——历代先秦说体文研究综述
一 相近的命名——语类、语、语体文研究视野中的说体文研究综述
二 相同的命名,不同的所指——说体文研究综述
第三节 正名——魏晋南北朝说体文研究中的模糊认识辨析
一 魏晋南北朝人对先秦说体文的认识
二 魏晋南北朝说体文认识辨析
三 魏晋南北朝说体文名实校正
第二章 原始以表末:先秦说体文的形成及演变
第一节 先秦记言传统与说体文的形成
一 记行之文
二 记言之文
第二节 先秦口说传统与说体文
第三节 史传散文与说体文
一《左传》的文体综合性与说体文在其中的位置
二 先秦说体文与《史记》
第三章 选文以定篇:先秦说体文存在形态及特征
第一节 先秦典籍中的现实存在
一 先秦说体文的存在形态
二 先秦说体文在文献中的具体存在范围
第二节 先秦说体文文体的发展及特征
一 先秦说体文的文体发展过程
二 先秦说体文的叙事性特征
三 先秦说体文的文体结构特征
第三节 先秦说体文的内容特征
一 先秦说体文的历史题材特征
二 先秦说体文中的深层意蕴
第四章 敷理以举统(一):先秦说体文的叙事特征
第一节 先秦说体文中的人物分析
一 作为行动元的人物及其意义
二 作为性格的人物形象
第二节 先秦说体文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 叙述者与叙述视角
二 场景描写
三 言辞表现技巧
第三节 独特的插人文本——人物语言
一 插入文本所造成的戏剧性效果
二 插入文本的材料来源
三 插入文本中的叙事
第五章 敷理以举统(二):先秦说体文的虚构特征
第一节 貌似史实的虚构叙事
第二节 先秦说体文中的细节虚构
第三节 先秦说体文虚构叙事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一 先秦说体文虚构特征的演变与存留
二 先秦说体文中的虚构对后世小说虚构产生的意义
结论先秦说体文叙事传统——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渊源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先秦“说”体文叙事传统研究》:
有了这些相关情况的介绍,读者就能明白说者是郑国的烛之武,于秦晋重兵压境的危难之中受命,以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秦伯,救国难于水火之中。看他对秦伯的说辞,处处替秦国考虑,以利动之,最终达到秦伯被说服,“与郑人盟”而撤军的效果。晋军在看到秦军撤退之后,也撤退回国,郑国之围遂解。有了这些具体情形的交代,说客烛之武的形象及其言辞的意义都超出了言辞本身所包蕴的字面意义凸显出来,与刘勰认为“说”的特征在于“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相吻合。
萧统在《文选序》中,不录经典,是由于这些经典“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孝敬之准式,人伦之师友。岂可重以芟夷,加之剪截”?出于对经典的尊重,不以其中某些篇目能文而加以剪裁;不录诸子,是由于诸子之书“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今之所撰,又以略诸”。诸子之书重在论理,其意并不在文采的修饰,因此不予选取;不录史传系年之书,是由于它们“方之篇翰,亦已不同”,只重记事,与当时所谓能文之书,颇为不同,但其中的“赞”“论”“序”“述”都是史家以能文之笔,抒一己之思的文章,具有“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特点,因此可以加以选录;但不录说辞之文,并非由于以上原因,而是由于它没有独立的文本形式,往往存在于其他典籍和诸子、史传之书中,“概见坟籍,旁出子史”,虽然这样的文辞很多,也都是通过文字流传下来的,却因为其体制与文章有所不同,而不加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