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主要从历时角度对汉语动词重叠现象作一个比较完整的考察。历史地、全面地把握汉语中的动词重叠这一语言现象,可以为正确认识汉语体标记系统的建立提供坚实的佐证,并可以进一步强化对该现象的科学说明。
《汉语动词重叠的历史研究》根据时期选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进行全面考察,追溯动词重叠的历史源流,考察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相应的表达手段,并考证其与相应表达手段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动词重叠和动量短语“-V”的关系,“VV”、“V-V”、“V1V1V2V2”之间在形式和意义上的源流关系。
一 动词重叠的研究意义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之一。它丰富的表达功能体现了汉语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众所周知,和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在形态变化如此不发达的语言中,动词重叠这样一种形态变化的语言现象,就显得弥足珍贵,也当引起我们研究的兴趣和足够的重视。因为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几十年的讨论,语言学界对动词重叠的范围、意义、条件等问题的认识取得了相当的共识,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各位学者先贤在汉语动词重叠问题上的不断探索精神,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运用功能主义、认知语言学等新的语法理论在汉语动词重叠问题上所作出的与以往不同的尝试。但长期以来,最基本的问题即对动词重叠的性质认识上,一直是众说不一,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法学界便一直有“短语说”、“形态说”、“构形说”、“构词说”等纷争和议论。
我们认为已有研究在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性质等问题上之所以争议很大,关键在于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的失衡。
现在一般认为动词重叠式产生于唐宋时期,元明期间重叠现象日趋增多,且构造方式也多于现代。但是动词重叠各种形式之间的语源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VV和“V-V”究竟哪种形式先出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V-VN”(见一见他)与“VN-V”(见他一见)到底哪种用法在前,哪种用法在后,还是同时并现,也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动词重叠的多种语法意义和形式之间究竟有无对应关系?
潘国英,女,1972年出生,浙江湖州人。200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获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研究。已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世界汉语教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著有《汉语状语语序研究及其类型学意义》《中外语言学史的对比与研究》等学术*作。
第一章 绪论
一 动词重叠的研究意义
二 动词重叠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重言、重叠和叠用
第二节 《诗经》中有无动词重叠形式之考辨
一 “采采”等词的考辨
二 单纯重叠词和合成重叠词
第三节 先秦其他古籍中的重叠现象
第三章 汉魏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汉魏诗文中的VV式
第二节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一 动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二 动作量表现形式的变化
三 动量补语的位置变化
第三节 “-V”式
一 “-V”式的语义和功能的变化
二 “-V”式和同源动量
第四章 唐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第二节 变文和禅宗文献中的动词重叠
一 对《敦煌变文集》的考察
二 对《祖堂集》的考察
三 对其他禅宗语录的考察
第三节 唐代动量词的发展
小结
第五章 宋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V-V”同源形式考察
第二节 《朱子语类》中的动词重叠
一 短时义“V-V”的出现
二 “一”的虚化和短时义“V-V”形成
第三节 宋代话本小说中动词重叠形式的发展
一 “V-V”式的丰富发展
二 VV式的出现
三 V1V1V2V2式的发展
第六章 元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
第二节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第三节 V1V1V2V2式动词重叠
小结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水浒传》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
第二节 《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
一 动词重叠的总体概貌
二 《西游记》和《水浒传》动词重叠的比较
第三节 《金瓶梅》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金瓶梅》中的儿化现象
第四节 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动词重叠
一《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动词重叠
二 “三言二拍”中的动词重叠
第五节 《红楼梦》中的动词重叠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特殊的“去VV/V-V去”
第六节 《儿女英雄传》中的动词重叠
一 单音节动词重叠
二 双音节动词重叠
三 动词重叠加“儿”尾
第七节 近代汉语中的“V他-V”格式
一 无定指代词“他”
二 “V他-V”的形成和发展
三 余论
第八章 “V-V”和“V-下”的比较
第一节 “V-下”中“一下”的语法化
一 共时平面上“一下”的发展
二 历史平面上“一下”的语法化
三 “一下”的语法化机制
第二节 “V-V”和“V-下”的比较研究
一 “V-V”和“V-下”虚化的联系
二 “V-V”和“V-下”句法平面的比较
三 “V-V”和“V-下”语义平面的比较
四 “V-V”和“V-下”语用平面的比较
第九章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和历时研究
第一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共时考察
一 动词重叠加补语
二 动词重叠加宾语
三 动词重叠加尝试态助词
四 VV与“V-V”形式的使用频率
第二节 方言动词重叠的历时考察
一 动词重叠后接补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二 动词重叠带中置宾语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三 动词重叠后接助词“看”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四 VV和“V-V”形式在南北方言中的历时发展
五 结语
第十章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一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二 动词V1V1V2V2重叠式的形成和发展
三 余论
第十一章 汉语动词重叠的主观性
第一节 动词重叠主观性的体现
一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二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三 动词重叠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第二节 动词重叠主观色彩的表达手段
一 动词的语义
二 句类
三 人称代词
四 附加成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