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T/CACM 006/4-2016):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4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
定 价:20 元
丛书名: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T/CACM 006/4-2016)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
- 出版时间:2016/10/1
- ISBN:9787513236836
-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R212-65
- 页码:1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规范》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的规范性文件。编写本《规范》的目的旨在为各健康管理机构和健康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操作规范,使中医健康管理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民众健康服务。
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健康状态档案,并通过对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健康教育和指导,从而提升公民健康素养,减少亚健康人群,促进疾病康复的动态服务过程。本部分是《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4部分,是用于指导和规范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的规范性文件。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中医健康状态信息采集;
——第2部分:中医健康状态评估;
——第3部分:中医健康状态调理;
——第4部分: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
本部分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第4部分。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洪净、何清湖、孙贵香、张冀东、陈燕、刘旺华、刘倩倩、刘琦、龚兆红、
杨玉芳、倪佳、向岁、曾庆佳。
本标准技术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琦、孙光荣、张伯礼。
参与论证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成华、马烈光、王平、王东生、王伽伯、王秀兰、王琦、毛以林、方朝义、甘慧娟、史丽萍、付国兵、冯国湘、冯晓远、朱云、朱吉、朱嵘、任开益、刘杰、刘建和、刘春生、刘密、刘富林、关涛、许海玉、孙昌杰、严蔚冰、杜惠兰、李丽、李灿东、李卓军、李定文、李建、李晓屏、李铁浪、李慧、杨志波、杨国强、杨炳忻、杨洪军、杨朝阳、肖小河、肖作为、吴玉冰、邹忠梅、何雅莉、沈欣、汪受传、张水寒、张本钢、张霄潇、林雪娟、林谦、季光、周德生、赵怀润、赵迎盼、荆志伟、胡学军、姚勤、聂宏、莫美、袁肇凯、徐春军、高颖、高蕊、郭义、郭兰萍、郭宇博、郭清、唐旭东、黄岑汉、黄惠勇、梁雪娟、董昌武、蒋力生、喻嵘、詹志来、瞿岳云等。
以上专家对本部分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健康监测
4.1 健康监测的内容
4.2 健康监测的形式
4.3 健康人群的监测
4.4 常见亚健康综合征的监测
4.5 常见慢性疾病的监测
5 健康教育
5.1 中医健康教育服务对象
5.2 中医健康教育的内容
5.3 其他健康教育内容
5.4 健康教育的形式及流程
6 健康档案管理
6.1 健康档案建设的目标
6.2 健康档案的内容
6.3 健康档案管理的流程
6.4 健康档案的使用
6.5 健康档案服务的要求
6.6 健康档案服务的考核指标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健康状态监测记录表
参考文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T/CACM 006/4-2016):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第4部分 中医健康状态跟踪服务》:
5.2.1.7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介绍中医学顺应自然、阴阳平衡、辨证施养的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体质养生、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体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了解不同体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血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的特征及其相应的日常养生方法。
——四季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了解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的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情快乐、心态平和、心宁神净等调摄情绪方法。
——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的特点、作用、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经穴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经络的认识以及经络在人体中的作用,介绍常用穴位的部位、养生保健功效、按压方式以及注意事项。
5.2.2 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知识教育
介绍中医学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脂肪肝、痛风、恶性肿瘤、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骨质疏松症、流行性感冒、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常见慢性疾病的认识,重点介
绍中医药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辨证论治的内容。了解中医药针对这些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和辅助治疗方法,如饮食、情志、运动、穴位按摩、药枕、敷贴、足浴、气功等方法。
5.2.3 特殊人群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教育
5.2.3.1 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5.2.3.2 妇女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妇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妇女各个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5.2.3.3 儿童的基本特点及养生保健
介绍中医学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常见疾病的认识,着重介绍中医学针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所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方法。
5.2.4 中医药常识
5.2.4.1 政策法规
介绍国家有关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及中医药在国家卫生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5.2.4.2特色疗法
介绍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的一些具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如针灸、火罐、足浴、刮痧等,了解其方法、注意事项等。
5.2.4.3中药常识
介绍中药的基本知识,了解中药“四气”“五味”及中药简单的加工炮制、煎煮方法以及服用中药的注意事项等。
5.2.4.4家庭常备中成药知识教育
家庭常备中成药的主治、功效、适应证、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服用禁忌等。
5.2.4.5 中医药应急知识教育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疾病暴发流行、家庭急救时,介绍中医药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技能等。
5.3其他健康教育内容
——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调节心理,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开展哮喘、乳腺癌和官颈癌、结核病、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疾病的健康教育。
——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
——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5.4健康教育的形式及流程
5.4.1 健康教育的形式
5.4.1.1 发放印刷资料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健康挂历、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可在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社区以及公共设施等处发放。印刷资料需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5.4.1.2播放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电视讲座,广播讲座等视听传播资料,在机构正常应诊时间内,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
5.4.1.3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公共设施旁、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位置距地面1.5一1. 6m高。各机构需及时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5.4.1.4网络平台宣传
充分运用网站、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开展中医药“治未病”理论知识宣传和常见亚健康状态、常见慢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知识的普及。
5.4.1.5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沙龙,引导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健康管理对象的身心健康。
5.4.1.6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及健康管理师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5.4.1.7鼓励参加健康自助类团体
鼓励服务对象参加各种以健康自助为目的的社区团体、组织或俱乐部。如戒烟互助会、肺癌俱乐部等。
5.4.2健康教育的流程
5.4.2.1 了解健康需求
根据健康辨识与健康评估,同时结合与患者的接触、谈话获得的信息,了解不同个体、群体的健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