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世界上丰富的语言之一。成语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中华文明的积淀、汉语言文化的精华、祖先丰富智慧的结晶和前人生活经验的累积,在世界文化史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言文化园地中的艺术奇葩。成语的内涵非常丰富,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道德伦理、治国理政、社会管理、智谋韬略等各个领域,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各类思想和行为的趋向和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心态、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和生动写照。本书从浩如烟海的汉语成语中精心梳理出489个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包涵着中华传统管理思想、智慧及方法意蕴的成语,紧密结合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进行阐释。
抱法处势——组织管理的法、术、势
投其所好——搞好顾客定位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享受生活
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显英雄
忙里偷闲——偷得浮生半日闲
多谋善断——先谋后事者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争制胜的规律
以一持万——抓住关键的少数
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擒贼擒王——善于抓主要矛盾
一鼓作气——狭路相逢勇者胜
各得其所——互惠才能互利
两败俱伤——竞合实现双赢
一举两得——创造“溢外”价值
化敌为友——没有永远的敌人
引狼入室——学会与狼共舞
兵无常势——管理无定势
变化无常——善用“不可见之兵”
兵不厌诈——商场如战场
奇正相生——以正合,以奇胜
先发制人——牢牢把握主动权
后发制人——注重发挥后发优势
首尾相应——前后照应一条龙
星火燎原——若火之燎于原
以柔制刚——柔弱胜刚强
哀兵必胜——牢记骄兵必败
以退为进,以进为退——进退之间有分寸
避实击虚——扬长避短可制胜
围魏救赵——善于使用逆向思维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迂为直,出其不意
欲取姑予——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胯下之辱——不逞匹夫之勇
狡兔三窟——给自己留点后路
价值连城——便宜没好货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执行者要有自主权
杯酒释兵权——不流血的智谋
临渊羡鱼——想法不如办法
大智若愚——人生难得糊涂
大智大勇——思想与行动的通达境界
大巧若拙——善于守“拙”求进
吕端大事不糊涂——为政处事大原则
雄才大略——大才智孕育大谍略
不拘小节——人生要洒脱一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得失之间显境界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筑室道谋——为政要有主心骨
名闻天下——实施品牌战略
名正言顺——名必可言,言必可行
名副其实——策划好营销“期望”
名利双收——沉重的人生负扭
谨言慎行——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无用之用——无用方为大用
随波逐流——不要轻易跟风
放长线钓大鱼——凡事从长计议
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拥抱未来
参考文献
《说成语话管理:谋略管理》:
【话管理】管理要旨:法家的管理思想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思想格局中,法家是与当时国家治理实践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个学派。从思想渊源上看,法家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郑国的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集大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管仲与子产力主强化法令刑律以富国理乱,李悝著《法经》,商鞅实行“法治”,申不害、慎到相继提出重“术”、重“势”的思想,至韩非集法(政令)、术(策略)、势(权势)之大成,建构起完备的法家理论体系。从整体上看,法家管理智慧具有以下三个特色:——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法家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人治”。“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管子说:“治国使众,莫如法。”法家所说的“法”有立法、变法与任法三重含义。立法即制度建设。在他们看来制度建设即立规矩,没有规矩就谈不上管理;变法即制度变革,法家认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制度的好坏取决于其与现实的适应情况;所谓任法,即强调在管理过程中排除情感的因素,不论亲疏,不论贵贱,一切以法律规定为准绳。
——以势为尊的集权管理“势”是法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概念。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是统治者研究问题,提出克敌制胜、驾驭群臣的战略和策略的依据;狭义的势指权势,指统治者所拥有的以上驭下的地位及其所带来的权威力量。
法家认为,“势”是君主统治众人、控制臣下的凭借,掌握权势、具备权威、拥有权力是进行国家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势治”理论始于慎到。慎到提出,君主要想实行“法治”,必须“权重位尊”,才能“令行禁止”。他认为,在管理活动中究竟谁服从谁,并非以道德、才能为标准,而是取决于权势的大小,权势是管理中的大问题。韩非继承了慎到重“势”的传统,但对他只凭借“势”即可治理天下的“势治论”提出了批评与修正,强调君主既不能离开“势”,更不能离开“法”,而必须“抱法处势”。法家强调君主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威,但又明确指出,这种权威的基础来自于民众,即所谓“得助于众”。管理者要想得到众人的帮助,还必须信任下属,充分放权。法家吸收了道家思想而又有所改进,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
韩非发展了慎到的学说,根据取得势位的来历不同,将来自世袭或其他形式的授权所拥有的职位及权力,称之为“自然之势”;不是来自世袭或授权,而是运用各种手段造就的新权势,称之为“人设之势”。在二者中,韩非更强调后者,即突出“人设之势”。他说:“势必于自然,则无为言势矣。吾所言势者,言人之所设也。”所谓“人设之势”,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聪明之势”,即统治者集中天下臣民的智慧,让他们的耳目化为自己的耳目,让他们的聪明化为自己的聪明,以扩大自己领导的权威;二是“威严之势”,即统治者坚持对臣民的严格控制,言出必从,说一不二,以巩固自己的权威。
——以术为用的控制技巧法家很强调“术”,认为它是君主控制官吏的有效策略。申不害是最早深入探索君主治吏方法的法家代表人物,他提出“术治”说。所谓“术”,韩非总结说:“术者,因能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君臣之能。”意即根据人的能力而授予官职,根据官员的言论而求其实效,掌握官员的赏罚大权,考核官员的能力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因能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同时,韩非作为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展了前辈法家的“吏治”思想,明确提出了“明君治吏而不治民”的精辟论点,进一步突出了“吏治”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之,批判地借鉴法家理论的合理内核,对于探索和改善现代管理的法治制度、管理策略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理案例:柳传志的管理之“势”一个组织要想很好地推行既定的制度,就必须要有权力的保障,而这个权力就是“势”。同样,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绝对的权威,才能够顺利实施管理企业之法与术。为使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真正能够落地,管理者也应因势利导,利用赋予的权力,用以身作则和自身的修养来建立“势”,在推行企业制度时,一定要以法为本,还要学会“处势”与“借势”的管理方法。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所以会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管理者自身不正,不能以身作则。只有管理者率先垂范,方可服人。
在联想集团,任何规章制度一旦公布就必须坚决地执行,如果有人违反规定,就要自觉地去执行惩罚条例,概无例外。针对开会常有人迟到的现象,联想制定了一个会议管理条例,规定:凡有会议,所有的人都不能迟到,迟到者将被要求在前面站上一分钟,会议也停下来奉陪。被罚站的第一个人是吴文祥,他是柳传志的老领导、原计算所科技处处长。柳传志对他说:“今天,你在这儿站一分钟,今晚我到你家,给你站一分钟。但现在你必须罚站,不这样,今后会议没法开,所有的人都忙,都有理由迟到。”吴文祥满脸通红真的站了一分钟,出了一身汗,柳传志也冒了一身汗。柳传志本人也被罚站过三次。他自己说:“其实不算多,我开会最多,迟到机会最多。有一次,电梯坏了,我被困在里面,我拼命敲门,叫人请假,可周围没人,这也是要罚站的。”联想从几百人发展到上万人的规模,始终能够坚持执行这项规定,关键就在于领导班子带头遵守纪律,为员工做出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