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以父之名》以“复调式”的四个章节,分别从两代人不同的视角出发,叙述了一系列关乎“异乡人”“逃离”与“故乡”等主题的故事。 主要人物阿喜、秋蓝、阿霞三位均为身在异乡的年轻人,三个人都因缺失“父亲”而留下浓重的精神创伤。小说以阿喜为主线人物,讲述其逃离潮汕故乡,游历广州、广西等地的经历。不堪忍受暴力的母亲把年幼的阿喜丢下留在潮汕老家,成年后,阿喜离家出走追寻母亲踪迹,在广州和广西两地,他分别遇到秋蓝和阿霞两位女性,在与两位性格迥异的女性的生活中阿喜经历了自身的升华,从“逃避”到“面对” 。 小说结尾从阿喜父亲的视角出发,将一切事由原委完整交代,更为真实淋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为整部作品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本书是林培源沉寂四年之后精心打造的长篇小说,是与作者一同成长起来的作品。小说里充满人性挣扎的张力,人与世俗道德的激烈交锋,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喟叹,一往不复、颠沛流离的游子情愫。 拥有贫瘠和痛苦回忆的阿喜,即便逃离了故乡也无法走出偏狭的桎梏,善意却淡漠,实诚却别扭;家庭关系紧张、生存环境一度酷烈的秋蓝,像被毒药浸透的娇艳的花,欲挣脱而不得,只能高傲又卑微地活着……作者善于剖析笔下的人物。他们,是一群立体而多面的“逃亡者”,他们拥有一个广袤又孤独的精神世界,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是“归”与“离”之间剑拔弩张的博弈,是万劫不复时蓦然回首的温存。
林培源,青年作家,上海ZUI世文化签约作者,1987年生,曾获2007年、2008年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首届“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文学新人选拔赛12强选手,文学硕士,2015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作品发表于《ZUI小说》《花城》《山花》《作品》《青年文学》《香港作家》《青年作家》《广州文艺》《文艺风赏》《西湖》《创作与评论》等刊物,已出版短篇小说集《钻石与灰烬》(2014)、《第三条河岸》(2013)《南方旅店》(2012)《欢喜城》(2011)《锦葵》(2010)《薄暮》(2009)等六部作品,在青少年读者中积累了较高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