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丛书》自1994年以来,已推出140本,它总结与凝结了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知名学校与优秀校长、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映了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轨迹。《丛书》呈现的是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鲜活经验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是继续进行教育改革的宝贵财富。由于出版时间跨度长,作品标准不尽统一,部分卷种库存缺失,影响了优秀教育成
该礼盒以培训学习动力点燃师为目的,包括操作手册、训练日记等内容。全书按照积极信念、共情沟通、学习诊断、因材施教四个板块入手,指导家长修正自己的信念,通过共情式地沟通,唤醒、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同时,帮助家长为孩子进行学科诊断,制定因材施教的动力点燃方案。作者原创的点燃孩子学习动力的理念与路径,帮助家长从改变自己入手,影
中国邮票自1878年问世以来,发行的种类数以万计,喜爱集邮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虽然燕肥环瘦,各有所爱,但其中有一个品种却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集邮人梦寐以求的对象,百余年来更是传奇不断,被公认为“华邮之王”,它就是大清邮政1897年发行的《红印花小一元》邮票。中外集邮人对它的研究旷日持久,相关的文章车载斗量,被誉为集邮界的“
《亚洲学术杂志》,英文名为“TheJournalofTheAsiaticLearningSociety”,1921年8月创刊于上海,由孙德谦负责编辑,上海亚洲学术研究会印行,该刊作为学术类刊物,所刊文章在文体上多为研究论文,具体包括“论说”“专著”“文苑”“本会纪事”和“译稿”等栏目,《亚洲学术杂志》作为亚洲学术研究会
《天津商报画刊》于民国十九年(1930)七月创刊,创刊号第1卷第1期(1930年7月6日)名《天津商报图画周刊》,第1卷第13期(1930年)改名《天津商报图画半周刊》,第2卷第31期(1931年)改名为《天津商报画刊》,第18卷第27期(1936年)又改名为《天津商报每日画刊》,到第23卷第7期复改回《天津商报画刊》
《类书体育文献辑存》是一本关于古代体育活动的文献汇编。本书汇集由唐代至明清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类书文献共七十六种,包括欧阳询《艺文类聚·军器部巧艺部》(宋刻本)、李昉《文苑英华·杂伎射博弈鼎剑》(明隆庆元年刻本)、林桢《联新事备诗学大成·卷二十(杂伎门)》(元刻本)、朱权《原始秘书·卷十》(明刻本)、宫梦仁《读书纪数略·武
近代中国报纸产生以来,副刊作为报纸的“另一半”(相对于报纸新闻或新闻版面而言),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大众媒介的文化传播功能。在五四运动后,副刊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类型众多、数量庞大的副刊,是研究近代中国的重要文献,然而因资料搜集的难度较大,长期缺少系统的整理。《
本书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1800-1945)欧洲大学的历史,全书分为:主题与模式、结构、学生、学术四编进行阐述。
本书分五大部分,分别介绍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又称冬宫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成立与发展的传奇故事、收藏的历史沿革、建筑的风格特色等等。另外,根据不同的博物馆偏重和藏品,作者还会以艺术流派、时代风格、地域特色等不同的主题与藏品对照,同时给读者提供更多的艺术知识。
沈子善先生著作等身,作为学者、书法理论家,其研究途径与方法,具有继往开来之意义。《沈子善文集》集中反映了其学术思想。《沈子善文集》共分九卷。第一卷:基础教育。涵盖西方教育思潮的引进、早期教育实践、学制方面的讨论、课程和教材方面的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的讨论、行政管理、小学课程与教材。第二卷:国民教育。第三卷:中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