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肃公遗书》共有67卷,为黎培敬生平著述,此集内有首卷一册,下为谕祭文、国史本传、墓志、神道碑铭;竹间道人自述年谱1卷,奏议16卷,公牍10卷,书札30卷,黔轺纪程1卷,求补拙斋诗、文略各2卷,外集4卷。黎培敬是清朝政治人物,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贵州学政、贵州安察使、贵州巡抚、四川安察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文献的三大支柱。巴蜀地区家族谱牒编纂历史悠久,现存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更是对巴、蜀、汉中、南中等地区世家大族谱系有详细记载。《巴蜀珍稀谱牒文献汇刊》将从民间搜集的有关巴蜀稀见家谱、族谱等谱牒加以整理,如清陈启伦编纂《陈氏族谱》,清光绪七年刻本;清谭大谦等编纂《谭氏族
全书按照先夏奥后冬奥划分板块,以奥运届次为篇章,以金牌运动员为叙事主体。一方面通过回顾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各届奥运会上备战参赛情况,用精炼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将党和国家对中国体育发展成就的肯定和褒奖载入史册,以全景镜头展示新时代运动员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群体风貌。另一方面,以奥运冠军为代表,每位运动员选取一张凸显夺冠项目特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庭有谱,都是不同层面的历史文献。本书主要收录清代至民国时期山东、四川、两广等省的范氏家谱,如清光绪年间刻《范氏宗谱》、清宣统年间刻《蜀郫高平范氏族谱》、民国年间刻《范氏宗谱》《重订华阳范氏族谱》等,涉及地域范围广、家谱种类多,有许多范氏家谱是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本书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所藏清至民国年间山
我国编修家谱的历史源远流长,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自詁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家风、家训建设和良好家风的传承。尤其在宋代,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北宋政治家、教育家范仲淹(989-1052)一生践行儒
我国编修家谱的历史源远流长,家谱文献成为我国历史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自古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家风、家训建设和良好家风的传承。尤其在宋代,以哮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为标志,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北宋政治家、教育家范仲淹(989-1052)一生践行儒
本书是明代学者焦竑整理编纂的明代士大夫的生平传记资料总集。纪事上始于洪武,下至嘉靖,凡十二朝,收录各种神道碑、墓志铭、行状、方志等,并以宗室戚畹、勋爵、内阁、六卿等官职分类,于民间则以孝子、义人分类。多数人物传记皆注明材料出处,所收入物从元末以至万历朝,内容丰富,文献价值极高。《明史稿》作者万斯同高度评价该书:搜采广,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精选梁启超晚年著名作品手稿共七篇,加以影印。包括:《先秦思想家小传》《情圣杜甫(五月二十一日为诗学研究会讲演)》《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八月二十日在南通为科学社年会讲演)》《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梁启超致王国维书信(五通)》《学问独立与清华第二期事业》。为使本书更有书卷气,采用传统
两院院士是引领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人才资源,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江苏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辈出,在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由江苏养育成长和在苏工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群星璀璨,人数位居全国省份第一。他们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转化到实现
本书是光绪、宣统年间在直隶省任职的官员名册。本次据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进行影印出版,共收录2种书:光绪三十年《畿辅同官录》和宣统三年《畿辅同官录》。全书以官员任职地区为类别排列,记录了官员官职、字号、籍贯、出身、年龄、任职履历六个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