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期间,以西方的资料证补《元史》,撰成《元史译文证补》30卷,开中国史学界利用外国资料研究元史的先例。本书选辑洪钧著作数种,包括《元史译文证补》《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释地》《元经世大典地图跋》,以及《元史译文证补》稿本等,以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和完善的过程中,红印本作为雕版完工后用朱色刷印的试印本,主要是作为校勘底本,用红色比较醒目,也便于刻工挖补订正,是雕版印刷史上的一种创新,也是雕版印刷术中的重要环节,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红印本是首次印刷的版本,是除了稿本以外,最接近著者原始思想的版本,具有版本学上的研究价值。红印本在我国印刷事业发展的
《湖海楼丛书》十二种,计一〇九卷。陈春是清代藏书家,家有湖海楼,藏书甚富。陈春与同乡汪继培友善,汪氏亦富有藏书,且搜访不倦。陈春父亲七十寿辰,汪继培以精校《列子张注》为寿礼,陈春为之刊行,是为丛书刊刻之始。此后,陈春据陈、汪二家所藏善本,择其有裨经史考证者,次第刊刻,汪继培、王晚闻为之校勘。《湖海楼丛书》所收以诸子、考
《烟画东堂小品》是缪荃孙晚年辑刻的一部杂纂类丛书,据《艺风老人年谱》,此书刻于民国八、九年之间。缪荃孙刻书,较为侧重希见的小书,部头均不大,却是罕见之书,作者或为重要学者,或为重要作家,价值较高。以《烟画东堂小品》中所收之书核之,如陈鳣《简庄随笔》、沈钦韩《读金石萃编条记》、翁方纲《题嵩洛访碑图》《复初斋王渔阳诗评》、
吴之英(1857-1918)字伯朅,号蒙阳渔者,四川雅安市名山区人。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学者、经学家、书法家。曾任资州艺风书院及简州通材书院讲席、灌县训导、成都尊经书院都讲、锦江书院襄校、国学院院正。曾响应“康梁变法”,组织“蜀学会”创办《蜀学报》,并自任主笔。戊戌维新失败,愤然回乡隐居,研究学问,专心著述,有《寿庐丛书》
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别署存晦居士。1938年与张元济在上海创办合众图书馆,任董事。在古籍整理上有着特殊贡献,他晚年致力于古珍稀版本的搜集,所写的札记、书跋,多有独到之处。本书选辑叶景葵著作两种,以影印方式原貌呈现,精心编制细目,并请名家撰写导读,便于读者研读。本次所收著作包括《卷庵书跋》《景葵杂著》,前者为叶景葵所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为有清一代少有的经史、考证、诗词、古文兼擅的博雅学者,被张之洞推为清代博雅。张宗楠说:自宋迄今,诗文大家,代不乏人。求其无体不工,如吾郡朱太史竹垞,可称卓绝。对于清朝三百年之冠这顶文坛桂冠来说,朱彝尊是当之无愧的。不过,仅此而言,还不能概括他的文化贡献。
本书分上、中、下3册。上册有《经学史纲》《两汉三国通经传经表》《朴学研究论集》;中册有《春秋六论》《穀梁真伪考》《荀子真伪考》《唐人辨伪集语》《尚书引论》《诗经六论》《诗经选注》《王船山学谱》《颜习斋学谱》《目录学四论》;下册有《经学概论讲义》《诗经学讲义(甲乙种)》《诗三百篇考略》《春秋研究讲义(甲乙种)》《<
本书收录了记载文翁的文献,涉及《汉书》的《地理志》和《循吏列传》、《后汉书》以及《清史稿》各朝史书等。
本书将藏于两岸故宫及台北“中研院”的魏光焘2000多件文献逐一进行抄录、标点,并查照《上谕档》和《清实录》,采用对校、理校、补正及考辨之法,以朱批原件为准,对其奏折、函牍进行标点、校勘与补正,以期达到反映目前最新研究成果之目的,为清史研究者提供一部内容非常确信、资料极为丰富且较为完备的研究文本;并利用档案、史志等材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