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的档案文件,都逐一翻译成汉文,原则上保持原书的编排秩序,每一册分满文本和汉译本,将满文本与汉译本对照,方便专家学者们的使用和研究。本书的时间跨度从乾隆二十一年(1756)闰九月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六月,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清代新疆地区的职官、军务、民政、司法等十六个方面,是十分珍贵的档案史料。
本辑为第七辑,收录二十三位作者的二十四种著作。其中如洪义俊的《甲寅燕行诗》详细记录了燕行使团在燕行途中的唱和诗;吴载绍的《燕行日记》文笔細膩,内容丰富,详尽记录了燕行途中的见闻,尤其“商译”活动,是研究燕行从政治活动扩展到经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文献;朴趾源的《热河日记》跳出单纯记录行程的日记格局,详细介绍中国先进的
所谓大运瓷器,指御窑厂按照往年定例、无需皇帝另外下旨烧制的瓷器。这类瓷器烧造数量较多,器形和纹样相对固定,作为御窑厂每年的基本任务,烧成后被统一运至京城,交付清宫瓷库收贮,于次年年底在清宫内务府奏销。故宫博物院现藏清代宫廷御用瓷器中大运瓷器占比庞大,釉色品种包括颜色釉、青花、斗彩、粉彩等。本书收录故宫博物院藏大运彩瓷3
选题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抚河流域考古调查系列报告之五南城、黎川卷,旨在通过对抚河流域的调查、勘探、发掘等工作,建立抚河流域先秦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及考古资料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材料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建立该流域详尽的编年序列。同时期望在此
本书由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臻选整理,收录近年来国内著名藏家所藏新出土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玺印300余方,从古文字研究、玺印制作、篆刻学习的角度,按照玺印所属时代和功用,分类编排。每一方玺印采用印蜕、新封泥、实物印面印钮展示,印面采用全新摄影技术,从侧拍、俯拍、近距离细节等多方位、全角度高清采集印面信息,着
彩塑艺术是有着我国鲜明民族特色的一个雕塑艺术门类,以其独有的造型语言、表现手法、传承模式与审美趣味,而成为极其宝贵的民族艺术瑰宝。从山西省历次文物普查资料统计数据来看,山西省境内现存寺观彩塑13000余尊,这些雕塑绝大多数保存于佛寺道观之内。在三晋大地上,历代寺观分布于村野,彩塑题材之丰富、年代跨度之久远、风格面貌之多
邻水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3(抗日战争档案汇编)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实际记载了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184年)到三国结束(280年)将近一百年的历史。 《三国志》通体简约爽洁,无繁冗芜杂之弊,各传中所选录的文章,也都能择取最重要者,大都有历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之一,邵洵美长期以来都不以文名传。他显赫的家世、对于出版业的致力,以及鲁迅对他的批评,都影响了他在文坛的声誉,以致当代读者了解他的甚少,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上也是一块空白。他的作品,无论诗歌、小说、随笔、译作等,陆续都已有较为成熟的文本面世。此次出版《邵洵美全集》,系其子女从大量民国至解放前后的期刊、
《神器谱》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赵士桢撰。全书共五卷,前冠“进器疏”,正文分“原铳”“图式样”“打放架势”及“神器杂说”四部分,除以文字解说火器渊源、性能、优缺点、制造工艺、使用方法外,尚有多幅图画,详述各种火器使用的步骤及方式、构造分解等等。本书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赵士桢关于火器制造和使用的理论研究,是我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