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追源溯流,陈述现状,展望未来,概要性地介绍了中医文化的主要内容与主体走向,展现了中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良好载体的基本面貌。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看待世界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医构建的人体结构模型、疾病诊疗模式和特色养生方法,中医流传过程中的医德规范、教育方式、传播形式以及卓有影响
本书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刘霁堂教授主编的,由该专业几位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团队共同撰写而成的关于中医哲学的学术著作。全书由古及今,首先从中医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的哲学理论、思想及其特点讲起。其次论述了近代以来中医在医学现代化的进程中遭遇的困难,并详细分析了其观念在这个过程中的发展过程。最后结合现代医
《中医文化蓝皮书(2020)》从中医药抗疫热点、教育传承、文化传播、社会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和分析,认为中医药发展的总体形势看好,稳步发展,升势明显。中医药抗疫取得辉煌战果,从而获得社会的重新认知和全新评价。提出了在后抗疫时代中医药发展要开展重树文化自信、重塑医学形象、重估临床疗效、重构话语平台、重建生存环境
本书对动物、组织、细胞、蛋白、基因(整体到微观)各层面及中药药学研究等的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方面予以重点阐述,同时介绍了以大型、高端仪器设备为技术手段的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本书共分为五篇,依次为:形态学与动物影像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中药提取、分离、分析技术。
鲁居泰山之阳,是儒学的发源地;齐居泰山之阴,稷下学宫滋育并形成了精气学说。齐鲁大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特点鲜明的齐鲁地域性医学。全书共分三部分:一是概论,全面论述了齐鲁医学与文化的概念、渊流和特点。二是齐鲁地域文化与医学,从扁鹊和齐派医学、儒医文化、稷下学宫、汉画像石、齐鲁民俗、齐鲁文学作品、齐鲁道地药材等几个方面
兰溪是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称雄包括安徽绩溪、浙江慈溪在内的全国“三溪”药都之首达800年。本书扼要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兰溪在省内外开设的中药店堂近400家,并通俗地介绍了自宋以来的名医200多位,是一本概括兰溪中医、中药史的好书。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中指出:“改革中医药课程体系:推进中医药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
本丛书的编写成员是由卫生管理领域长江学者方鹏骞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于我国健康政策与管理的各领域研究,众多成果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改革提供了客观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书共七章二十五节,用“中医整体系统论、中医运动变化论、中医天地事物多维论、中医取法自然论、中医人体正气中心论”五个分论,论证中医的人体生命哲学属性;确立“中医是人体生命哲学、唯物辩证哲学与医疗实践完美结合的一门人体生命哲理医学”的学说地位。
中医医文化自信,是基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认同以及对中医药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是对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具有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是对中医药的优势和不足有着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坚定中医文化自信》分五部分。“充分认知”部分通过中医药历史、哲学基础、特色优势与中西医文化比较等层面理清中医文化内涵;“价值肯定”部分从国家宏观层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