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包含《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和《论语》等国学经典的精选章节,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美好的品德。通过注音阅读、历史故事注解,深入浅出地诠释人生哲理。注解通俗易懂,便于孩子理解、记忆和背诵。快来我们一起阅读吧!
《四川国学小史》为谢桃坊先生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四川国学运动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这本书非常清晰地梳理了这一过程中,四川国学思潮的流派及演变,尤为重要的是,在书中可看到作者对国学运动持有非常理性且客观及开放的学者立场。
《国学谈录》是著名学者谢桃坊先生著作的一部国学史知识普及的小书。共分为四部分:国学运动主流的意义;国学研究的科学考证方法;国学大师的治学之路;国学与儒学。从四个方面论述国学的兴起定义与发展,遵循学术小文通行的习惯,将困难的学术问题以简明的方式叙述,尽可能略去繁琐的考证,力求每篇小文行文流畅,独立完整。
《国学茶座》的创刊目标是“普及国学知识,发表国学新见,培育国学新人”。基于这样的目标,该杂志的读者应以大学生以及低于大学生的高中生、高于大学生的研究生、青年教师为主,同时,从事国学相关工作如编辑、图书馆、企业文化教育、对外汉语教育(孔子学院)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一般国学爱好者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该杂志既注重知识的介绍,
《中国四库学》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中国四库学研究中心、湖南省中国四库学研究基地、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导的辑刊,每年两辑,旨在为四库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阵地。每辑文章按照四库经史子集分栏,常设栏目有四库学综合研究、四库提要研究、经部研究、史部研究、子部研究、集部研究、文献整理等。
《经学通论》是清末今文经学代表皮锡瑞晚年的重要著作。长期以来,《经学通论》的许多内容被列入教科书,呈现出以皮锡瑞所言是非为准的局面,不论其论证背后是否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入的剖析。这也是今日经学研究无法走向成熟的原因之一。基于此,本书将从皮锡瑞“《春秋》改制”思想为讨论的起点,分别从素王立法、经史之分、微言大义、借事明
《国学概论》分三大部分:概述篇起缘篇和传承篇。首编概述篇和第三编传承篇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张新奎编写,第二编历史篇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项安安编写。概述篇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概述和国学概述两章内容;历史篇包括历史阶段的划分、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使时代、信使时代五章内容;传承篇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流派、孔子的思想与智慧
《经义杂记》共三十卷,是清代学者臧琳在经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作。本书为作者积三十年之力所作,收录各类笔记计517条,体现了作者长时间的读经心得,对于当今读者研究经籍,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作者崇尚汉学,精于训诂,认为“欲治经,必自小学始”,这一思想,对后来乾嘉考据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阮元、卢文弨、阎若璩、段玉裁、江声等对此
四部典籍,经部为尊,“十三经”是认识了解一切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的基石。不读注疏,无以通经,“十三经”最核心的文献,莫过于“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仪礼注疏》《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穀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孝经注疏》《孟子注疏》,是所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