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弹钢琴、学乐器像完成任务,很多只为考级,家长常常要求老师加快进度。孩子在这样的学习中很难真正进入音乐。让孩子进入艺术殿堂进行音乐启蒙,我们建议从听开始。第一步:听孩子们喜爱的古典音乐,;第二步:想象音乐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将内心丰富的情感与音乐意境结合;第三步:在游戏和互动中创编表演,激发音乐潜能。《音乐的耳朵
本书以音乐家串联起音乐史,从西方四五百年的古典音乐史长河中,选取30位代表性音乐家,讲述其生平故事,赏析其优秀作品,让人物在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让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书中讲了那么多音乐,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到现代音乐的诞生,从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
本书收录了杨燕迪教授2017-2022年发表于《音乐爱好者》、《文汇报·笔会》音乐人文笔录专栏、《上海书评》、《书城》、《人民音乐》、《钢琴艺术》的散文、乐评,内容聚焦德意志音乐、俄罗斯音乐、中国音乐与二十世纪音乐,既有对经典作品独到的今日解读,也有对新作品的剖析推介,为当下音乐生活提供了一份可兹参考的实
噪音是如何变成美妙的音乐的?记谱法的发明源自怎样曲折的故事?爵士乐为何会从美国一路火到巴黎?中国古代哲学又如何影响着世界音乐进程? 伊萨科夫突破传统音乐史作品编年体的结构,采用主题式的书写方式,从乐谱的发明、歌剧的诞生、爵士乐的爆发,到性别的解放,以及中西文化的合流等10余个主题,全面讲述了人类音乐3000年的变革史。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第一卷《从最早的记谱法到16世纪》遍览数个世纪的音乐创新,揭示了形塑西方古典传统的各种早期力量。起笔于千年前音乐符号的发明,塔鲁斯金处理了一系列主题:格里高利圣咏,奥古斯丁和波埃修斯的音乐之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在最终卷《20世纪后期音乐》中,塔鲁斯金介绍了从二战结束至今的伟大作品,对科普兰、凯奇、巴比特、布里顿、赖希与格拉斯的作品作了深刻剖析。电子音乐和计算机的影响,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起,后现代
本书以田野音乐研究为切入点,运用现代田野手段对中国传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跨界民族音乐等进行整体性创新研究,汇集了作者自21世纪以来通过实地考察,在路学、流域学、区域国别学、边疆学、仪式学、形态学、内亚研究等综合论域视角下,提出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学田野活态音乐研究特色,彰显跨学科综合研
本书内容包括:大学音乐艺术教育概论、大学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大学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思路与创作体验、大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美育培养途径等。
本书以奥尔夫教学法理论与教学特点为研究主线,在详细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内容、理念、原则、方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与教学实践应用。第一章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法则以及在其他领域的价值。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国化的内涵、中国化发展的土壤以及中国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主
本书从跨学科教育的核心理论入手,渐进至音乐教学的具体实践、音乐与其他艺术如文学和绘画的跨界结合,及跨学科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全面素质提升的作用。这系列探讨不仅拓展了音乐教育的视界,更凸显了音乐在促进跨学科学习、培养创造力、批判思维及文化敏感度方面的重要性,为塑造具备全球视角、创新意识与多元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