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空间分布,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关键一环,是制定国家及区域重大战略的前提,是各类规划合理配置要素的重要基础。本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口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新趋势,从全国、长三角城市群、典型城市及其代表区域等尺度,开展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研究,从开发–保护平衡、公平–效率兼
本书为世界著名考古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彼得·贝尔伍德的著作。全书共计10章,360页,包括插图63幅,照片17张。主要内容是探讨今天遍布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区的南岛人群起源和扩散的历史过程。
本书立足中国国情,从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梳理了1911年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户籍法》出台以来城市家庭成员随迁政策和公共服务改革的演变历程,比较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测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融合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从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等五个维度构建了大城市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指数,对五
本书是人类迁徙史及移民领域欧洲知名学者的最新作品,涵盖史前人类第一次迁徙出大裂谷,到当下叙利亚人大批逃亡,深刻分析了人类千年迁徙过程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科技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影响。书中涉及许多类型的移民,包括探险家、奴隶、朝圣者、矿工、劳工、流亡者、难民、性工作者、学生、游客、退休人员等。书稿另配有超200幅高清图,
本书参考了大量十月革命前珍贵的统计文献和19世纪知名学者的研究,在系统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使用统计学、经济学、人口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四个层面勾勒1811~1913年俄国人口的完整发展脉络。首先,厘清了俄国人口数量及其变动的规模和速度,对俄国人口的区域分布和密度进行了详细阐述;其次,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之下分析俄国城市
本书在社会性别视角下,描绘了一个移民村落在两百多年的迁移历程里生动活泼的生存图景,采用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分析流动族群的文化变迁规律,探讨原生地和迁移地双重文化碰撞中女性族群迁移后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融合,展示流动族群中的女性成员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性别实践,融合和重塑具有文化特质的生存空间。从迁移的历史谱系可以看出,浮叶族
本书记录了澎湃新闻历时8个月,穿越8个省市,8000余公里,寻路胡焕庸线上的中国整个采访过程。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一条胡线,思与辩,突出理论分析;下篇,一万里路,北至南,收录记者的采访报道。全书通过15篇文章,还有若干照片和8个短视频,在纸上再现了H5的多媒体产品,结合数据、文字、视觉元素,来呈现胡焕庸线上的临界人生
本书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深入剖析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沿边地区农村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开展系统梳理,就如何优化乡村人口结构,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体制进行分析,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意大利群体遗传学家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从原始人类三次走出非洲开始,围绕人类多样性的发展和形成,详细讲述了智人如何从众多人属种群中脱颖而出,迁徙、融合、进化,最终分布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波澜壮阔的历程。 本书作者结合化石样本、考古学及基因、文化和语言的关键因素的研究结果,并基
本成果以社会历史的变迁为背景、以政策变迁为视角、以特殊迁移规律的探讨为路径、以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落脚点,挖掘和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政策因素如何影响人口迁移活动,以及地区宏观因素与迁移者个体特征之间在何种条件下产生互动并促成迁移行为进行分析,提炼政策变迁与人口迁移的本质关系及其演进对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