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研究(第8辑)》是由山东大学赵卫东教授主编的专门研究全真道的学术性辑刊,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全真道研究(第8辑)》为第八辑,共收录文章14篇,内容为全真道思想研究、全真道教史研究、道教典籍研究及全真道学术研讨会综述等。
自明代正统年间编纂《正统道藏》以来,约六百年未从民间广泛搜集道教文献并进行编纂。本套丛书共二十辑,主要收录各地民间得之于道坛、宫观、乩坛、档案馆等的成册未刊文献,优先收录珍本、孤本、绝本文献。本辑共收录各地民间未刊文献二百余种,种类繁多,涵盖宗谱,道坛宫观文献两大类,其中苍南道教包含步庭堂、守真坛两个道坛的文献。内容丰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六朝南方神仙道教的史料、名实及其源流演变的辨析论证,二是论述神仙道教与文学(传记、小说、诗歌)的关系。作者以丰富的文献资料为依据,考辨细密,思理明晰。在很多问题的研究上,能突破前人而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以往的明代道教史研究,将注意力聚焦于宫廷与道教上层精英的关系及其政治影响,而忽视了道教及其护教人群在明代地方社会中的广泛存在。本书则将视角转向明代分封于各地的藩王,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书展现出,除了个人信仰的因素之外,资助道观及其宗教典礼、豢养道士、整理刊刻道教典籍,成为明代藩王巩固和展示影响力的一种
2018年5月19—21日,“生命道教暨卿希泰先生道教学术思想研究国际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会议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宗教学会、中国道教协会、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四川省社科联《天府新论》杂志社等单位指导。论坛主题包括两大部分:卿希泰先生道教学术思想研究,以及“生命道教”的界定及阐发。 本次会议是为
《白云观志(附东岳庙志)》记述了白云观和东岳庙各方面的情况。在卷一白云观小志中,作者引经据典考证了白云观从唐代建立到清代的发展历史。卷二白云观记事,记述了历代方丈、道士小传、斋日、道观之区别、授戒、道士之生活及宗规、方丈资格、经济的状况、道教分派。卷三诸真宗派总簿,共记八十六派。卷四白云观碑志,收录了明正统时至民国十七
《中国道教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道教史的著作,它从探讨宗教共同点出发,论述了道教从东汉孕育诞生,直至近代近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涉及的问题包括道教的信仰与道术、戒律,道教的经典与宫观,道教的派别与佛道关系等。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发展主脉,对于后世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全书以道教历史发展为线索,阐明了道教在不同阶段的
太白山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太白神信仰是太白山宗教文化的缘起和底色,道教文化是太白山宗教文化的主体,佛教文化是太白山宗教文化的重要组部分,此外,儒教、天主教、民间信仰等是太白山宗教文化的重要补充,它们有机构成了太白山宗教文化的整体风貌。《宗教文化考略/太白山丛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考证,并
本书对元代中后期著名道士陈致虚的生平行事及丹道思想进行了较为详备的考论。以文献为据,考察了陈致虚的道士身份、师承情况、传教活动和主要著述;厘清了其阴阳双修的丹道思想,以及蕴蓄其中的伦理思想和“三教合一”思想;探讨了其对建立全真道南北合宗谱系的贡献。最后,揭橥贯穿陈致虚思想与行为的主线:建构阴阳双修的正统地位,论证阴阳双
《道教学刊》为集刊,计划每年出版两期,其目标是探索国际共通的老学与道教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多样性的道教学术新范式,引领国际老学与道教学术前沿,每期包括学者访谈新史料专题论文动态与书评4个栏目。本期主要为首届关公文化国际前沿论坛论文选刊,包括《<龙门正宗四修同真教谱>文献二则》《中国社会中的关圣帝君》《宋元道法文献中的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