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福建》,前写阳明汀漳平叛,雷霆出击,荡平数十年的盗贼;奏设平和县和巡检司,强化当地治安,奉行安民乐业之长策。中写阳明**入闽,由马明衡、郑善夫、聂豹,再到王时槐、李贽、黄道周,阳明后学积极传布和弘扬,**在福建扎根生长、硕果累累。后附奏疏、公移、诗,将和王学相关的福建人、事汇集在一起,是阳明莅闽、传道建功的生动文字
通过心体的重建,王阳明由性体走向了心体,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以心体(良知)为基石,王阳明在心物关系上指向意义世界的建构,在伦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伦理为德性伦理,在本体与工夫之辨中坚持二者的统一,在人格之境上强调从“说”走向“在”。本书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做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
本书从天人关系的角度系统地阐释王阳明的思想,王阳明思想经历了天人两分、天人合一、良知宇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王阳明的天人思想停留在传统天人两分、以人合天的状态观中;第二阶段他体悟到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知行合一,建立了圆融的天人合一思想;第三阶段,他提出良知说,确立了良知宇宙观。本
阳明学研究新论-((第四辑))
《阳明哲学与阳明文选/阳明心学传承弘扬系列丛书》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关于阳明心学的论文,一部分是王阳明哲学文选。论述较有启发意义,选文独具慧眼。集学术价值和普及价值于一身。王阳明坚持爱国思想、坚持学以致用,将读书治学的心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对阳明心学进行批判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当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惩
他是一位大英雄,平生指挥作战百余次,从未有过败绩;他是一位大政治家,对上勇于劝谏皇帝,对下善于安抚百姓。他是一位大思想家,在“百死千难”的逆境中,阐发了“知行合一”之旨;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发明“致良知”之教。他的学说,至今仍为我国哲学的擎天一柱,开启了日本明治维新之业,启迪了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王阳明思想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基因,是现代人学习儒家思想、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之一。为了传承和弘扬王阳明思想,便于现代人阅读王阳明著作,我们以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集》为蓝本,精心编撰了这部文言文和白话文对照的《王阳明全集》,全书共八
《读懂王阳明》是作者多年来学习阳明心学、实践阳明心学的心得体会,既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知识性的学术研究,又不同于时尚作者的故事性的传奇戏说,而是一本客观严谨、全面准确解读阳明心学的思想性著作。本书把阳明心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研究和阐述,创新性地提出“阳明心学是以儒家天地万物一体思想为土壤,以‘心即理’为基础,以‘知行
基于湛若水的上述重要性,历来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对其人其学多有讨论,譬如湛若水与陈献章、王阳明的学术异同问题,湛若水自身的思想演变历程等,均为学者们再三致意的重要问题,但迄今仍然聚讼纷纭。主要原因在于,现存湛若水著作有数百卷之巨,版本系统较为复杂,重要刻本分藏海峡两岸,造成相关文献整理出版的严重滞后。本次整理工作在细致全面
《焚书》是最能体现李贽思想和主张的著作。作者自知“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世所不容,成书之时便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也”,书名也由此而来。此书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毁,但书中批判传统教条的理念和重个性倡平等的思想,都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市民阶层的要求与特点,故其书虽屡遭禁毁而不绝,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多部版本传世,多不存,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