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培优培育”系列丛书之一种,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出发点、基本方法,以及价值与事实的关系、价值意识的产生及其本质、、价值评价及其基本形式、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重要问题,梳理了价值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
自笛卡尔的沉思以来,追求真理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就在一直努力把感觉剔除出理性的本质内涵和运行过程,语言哲学的转向后这种倾向愈加主流,殊不知这样却有割裂知识与实在、心灵与世界的危险,更根本性地引发了许多延绵至今、悬而未决的传统哲学问题。因此,本书以人类视觉感觉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以概念分析为起点,考察和辩护人类感觉中蕴含的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辑围绕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以及伦理学前沿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既探讨了墨子的和平伦理思想、梁漱溟的政治哲学、陶望龄生死观的“五个面向”等中国传统价值与伦理,又深入思考了
本书分为“辩证法与政治哲学”“辩证法与《资本论》”“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篇。这三篇大致从哲学史、经典文本和基本原理三个维度的内在结合,对马克思“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与古希腊的对话辩证法、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政治哲学”解读,论证和阐释了马克思辩证法所实现的政治转向及其政治
本书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观点,以“价值观认同研究”为主题,在深入分析价值观认同的概念与本质、功能等基础上,立足于主体--人的视角,以人的意识为起点、利益为基础、媒介为中介、制度为保障来系统探索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运行机制,运用这一机制深刻分析
本书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价值哲学学会联合组编的研究文集,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
本书在文化的视野中探讨价值嬗变中冲突和认同的问题。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发展新趋势对原有价值观的冲击,力图从文化的视角审视价值冲突和价值认同的问题,并通过探讨文化的地位、功能和内在逻辑,分析价值冲突的原因,展示价值认同的必然性,在理论的层面分析价值的内在规律,在实践的层面直面现实世界,追寻价值冲突的
《时间概念》是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的一本小书,它由两个文本组成,其一是海德格尔作于1924年的论著《时间概念》,其二是1924年7月25日在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同名演讲,它们被认为是《存在与时间》的初稿。海德格尔意识到一个由技术决定的新文明和新生活世界的到来,它们有别于以线性时间观为基础的传统自然人类文明,需要一种新的
人的自我具有一种分裂的本性,它能超越自己的经验即从客观的观点来思考世界,也能从自身所处的特殊视角即从主观的观点来看待世界。本书旨在处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客观性。客观性无法对世界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解决的方法不是禁止客观化,而是求得客观性与不可还原的主观性的协调,即以本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