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博百年·中国雕塑百年作品展”的配套画册,收录了自20世纪初至今几代中国雕塑家如李金发、滑田友、刘开渠、王临乙、曾竹韶等人最具经典意义的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广大雕塑艺术家的时代感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使命感,也反映了国家博物馆在“历史与艺术并重”新的发展定位下的新的风采。这些百年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对于推动百年雕塑史的
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雕刻艺术发展历史、当代雕刻艺术、石雕的内容与形式、石雕创作方法、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石雕艺术鉴赏。
本书内容以“中国白”德化陶瓷为载体,烧制的100件中国历史人物白瓷像,每件作品高度均大于50厘米。该系列雕塑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建胜和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南章联袂设计、创作,历史五年完成全部作品烧制。其内容包含百个历史人物,自春秋战国至清代,12个领域,所遴选的人物对中国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瓷器作品兼具很高的艺术
《湘南木雕》一书囊括了永州、郴州、衡阳等湖南南部地区古村落建筑群中的木雕艺术,湘南是故楚之地,湘南木雕传承了楚国的“无雕不成器,非刻不是具”的奢华风气。本书主要分四个章节介绍湘南木雕的地域文化、源流与分类、艺术特征与技艺、传承与展望等内容,详细阐述了湘南木雕被广泛用于民居的厅堂、厢房、牌楼、祠堂、戏楼、门窗等建筑装饰中
石雕艺术历史久远,雕刻形式和种类多样,本书对中国传统石雕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论述了相关的石雕产业发展。全书追溯了清代以前中国石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传统石雕的石材、基本类型、工艺流程、技法进行了论述,并对典型的石雕艺术,如石阙、陵墓,碑、牌坊与牌楼,墙身、塔身等石雕艺术进行了鉴赏,同时,系统论述了国内比较著名的不
本书首先理清有关浮雕的概念和定义问题,并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申明“压缩”是低浮雕造型语言的核心价值。进而梳理浮雕造型语言在历史中演进、变化中的大致过程和一般规律。接下来,在明晰了浮雕的发展轨迹之后,将曼祖的作品放置在这一历史脉络中,体认其浮雕作品的价值,并以其超越西方艺术史的低浮雕造型语言特征,对接中国“以线造型”的传
玉器经典纹样二
本书作者对新疆地区古代石窟艺术进行初步探讨与综合介绍,从克孜尔石窟到库木都拉石窟,从龟兹石窟群到“阿艾石窟”,以最具吸引力的话题、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讲解古代石窟艺术,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领略中国石窟艺术之美。
本书为罗丹与葛赛尔关于艺术,尤其是雕塑艺术的对话录,是对欧洲雕塑史的总结,也是对个人经验的精炼概括,其中贯穿着对前人的崇敬,有对许多名作的卓见,有劳动的喜悦、沉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葛赛尔是历史上少的有创建、有情感、有色彩、渊博精淳的散文家,他将罗丹之吉光片羽集腋成裘,以兹后学。傅雷孜孜手译,更添华章。罗丹的艺术作品代
针对鲜活的雕塑文化生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许正龙教授及其研究生团队精心策划与周密组织“田园物语——当代风物雕塑作品邀请展”,汇集了国内多所专业美术学院的大家名师及青年才俊之作。本书即以此次展览相关文献资料为主,内容包括“田园物语——当代风物雕塑作品邀请展”参展艺术家作品及相关文论,由前言、策展人语、学术主持人语、艺术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