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了山地土壤酸化问题,剖析了山地土壤pH失调特征与机制,揭示了土壤pH与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关系,探索了有机、无机、生物协同阻控和修复酸性土壤的效应,创建了山地酸性土壤阻控与肥力提升同步技术模式、山地酸性土壤pH分类调控可持续技术模式、山地酸性土壤改良与培肥耕层重构技术模式的理论与技术,以调酸修复、阻控酸化、预防酸化
土壤修复是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基础,环境材料又是土壤修复的基础。环境材料是具有**使用功能和最小环境负荷的各类材料,具有功能性、环保性和经济性三大特点。针对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中的土壤修复,本书根据作者在环境材料方面的科研实践,结合相关研究进展编写而成。全书在对环境材料理论和矿区土壤修复原理介绍的基础上,主要针对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不仅促进宿主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宿主植物磷素、氮素和矿质养分水平,也有效地提高了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因子的耐受性。与此同时,国内外研究者也逐渐关注AM真菌对不同污染类型土壤高效的修复能力。然而,由于AM真菌与植物建立共生体系的复杂性而对除草剂阿特拉津污染土
污灌区盐渍化农田汞污染及安全利用
目前,我国耕地污染防治体系已趋于完备。在法规建设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已经出台,细化了土壤污染预防、调查与监测、分类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和要求。在政策指引方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通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同样地,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影响在不同地区必然是不同的,如南方和北方不一样,稻田和旱地也不一样,这是土壤类型、酸碱度、农作物品种以及耕作习惯不一样造成的。所以采取的修复策略也需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甚至是一地多策。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只能指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