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师大历史学院的教师们潜心学术,以探索精神攻关,陆续完成了众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上连创佳绩,始终处于学科前沿。特别是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学者的作品,已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集中展示北师大历史学院的这些探索性成果,也为了给中青年学者的后续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我们组编了这套“北京师范大学史
中国近代以“变”著称,可以说是一个变动的时代。其最为显著的转变,自然是共和政体取代帝制这一几千年才出现的变化。当近代读书人纷纷表述对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的担忧时,他们不过是预感到大变之将至,尚未真正认识到后续变局的根本性;但其开始以“千年”甚或更长的时段来思考时局的变动,却不能不说有着相当敏锐的感觉。
“珞珈史学文库”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学术研究成果的结集。第一批推出的是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以后将根据情况,陆续推出新的集子。武汉大学历史学科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早在1913年,武汉大学的前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设置历史地理部。1930年武汉大学组建史学系,1953年改名历史学系,2003年组建历史学院。一批又一批
为贯彻落实2008年7月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案例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决定组织编写一套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必修课教材相配套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在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基础上,按课程组建了教学案例编写组,开展教学案例编写工
本书从社会发展道路的角度,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划分为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现代化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现代化(分为旧民主主义现代化及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等三种模式,从这三种现代化模式的转换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书中全面而细致地考察和分析了以上三种现代化模式的发生、发展及其交织和转换
当庞大的中华帝国在甲午之战中败给“蕞尔岛国”日本后,它不得不面对现实,派遣大量留学生东渡扶桑,探求日本的富强之道;同时又聘请大量的日本专家来华,作为晚清新政的顾问。在这种社会转型、组织创新的时期,日本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便将焦点聚集于此,对这种文化模仿、组织平移等等,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本书作者任达教授精通中文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难点理论与实践问题析微》作为黑龙江省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和两项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以对历史学所具有的传承文明、鉴古资今、启迪民智之功能的分析为楔入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框架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从对“历史”和“历史学”概念的辨析、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分期、体例与结
《近代史资料(总121号)》内容主要有清代山东巡抚的奏稿,内容设计同治二年至5年的山东军事、漕粮田赋等,是研究晚清史的重要资料。此外,还有中国海关的十年报告货币与金融等。
本书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精神,适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由中共黑龙江省委高校工委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省内高校部分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线骨干教师编写的。全书以案例的形式回顾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史,
《*史档案资料汇编》(1912—1949),是为了适应中国近现代史的科学研究与教学需要,就馆藏历史档案中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资料编辑而成的一套综合性资料汇编。这套档案资料汇编,系以前副馆长王可风生前主持编辑的《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1919—1949)初稿为基础,进行修订补充的,全书扩编为五辑:第一辑《辛亥革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