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第17辑)》中的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开拓者,他所留下来的学术著作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影响深远。大象出版社以马礼逊入华200周年为契机,正式出版了《马礼逊文集》一书。该套书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学图书馆联合编辑,其中影印版10卷,中译版3卷,索引1卷,影
《美国犹太教史》是作者乔纳森·萨纳是美国布兰代斯大学美国犹太史布劳恩(JosephH.andBelleR.Braun)讲座的教授,并且主持美国犹太档案馆雅各布·瑞德·马库斯中心学术理事会。他编著过20多部有关美国犹太史和犹太生活的著作,是美国犹太史、犹太生活和犹太宗教研究的权威学者,同时也是美国犹太历史国家博物馆和美国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史学概论文献与资料选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史学概论》的配套教学用书。全书共分为四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领袖人物论学习历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资料摘编、中国史学论著摘编和西方史学资料摘编。
朱易散记、朱熹辨伪书语、先秦时代之交通、秦汉时代之交通、隋唐宋时代之交通、元明清时代之交通等。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世界史学者解放思想,辛勤耕耘,在世界通史、地区史、国别史、专门史,外国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论述了中国世界史研究从译介转变到研究,并发展成为一门形态完备的现代科学学科的过程。《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1978-200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重点项目成果,旨在通过
“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的来源、本质、结构、内容,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的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是一般认识论领域中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历史认识概论》通过对历史认识的主体、历史认识的客体、历史认识中的“历史事实”、历史的认识和历史哲学的认识、历史认识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的研究,概括地、但较系统地介绍了历史认识的基本理论
本套书是中国音乐考古学的第一部重典,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组织,由全国数百名音乐、考古、历史学界的专家编纂,是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所收录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各种古代乐器舞具,反映音乐内容的器皿饰绘、砖雕石刻、纸帛绘画、俑人泥塑、洞窟壁画、书谱经卷等
中国史学史(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内藤湖南的卓越学风特点之一,就是擅长把握总体的历史。例如,今天所谓唐宋变革的观点就是他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首唱的。这也是他所创立的中国史时代分期说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唐宋变革论即便在今日,仍然是世界学界所讨论的对象。《中国史学史》在他的庞大著作之中,可谓名著中的名著。对于本书这种惊人的工作,湖南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而发生在索马里和卢旺达等地的悲剧,也警醒着我们,即便拥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当今社会,一旦决策错误,也很可能会堕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本书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