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内藤湖南的卓越学风特点之一,就是擅长把握总体的历史。例如,今天所谓唐宋变革的观点就是他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首唱的。这也是他所创立的中国史时代分期说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唐宋变革论即便在今日,仍然是世界学界所讨论的对象。《中国史学史》在他的庞大著作之中,可谓名著中的名著。对于本书这种惊人的工作,湖南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
人类历史上,当一个社会面对其复杂的环境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决策时,往往会走向崩溃。而发生在索马里和卢旺达等地的悲剧,也警醒着我们,即便拥有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当今社会,一旦决策错误,也很可能会堕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崩溃了?有些却成功存活下来?正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本书以对失败的比较案例研究,试图为
《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位东方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考》中,作者作为一位当代中国学者,面对西方史学的强势之东来,或介绍,或评述,或质疑,或批评,所作出的从个别到一般的种种思考,不啻为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在对话中,远逝的先贤复活,昭著的时彦光临,从古希腊直至西方的“后现代”。《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位东方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
我们期盼着历史学家能够提供有关过去的可靠信息。但现代和后现代批评者却对其可靠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挑战,把历史书写看作是当代文化的产物。我们能否拥有新的自信找到走进历史真实的方法?《历史的逻辑: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揭示了历史学家描述、阐释和解说过去事件的合理基础。C·贝汗·麦卡拉最为有力地捍卫了历史实践的可靠性。他认为,历
《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为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系列丛书之一。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证明,不管是新思潮的萌发,新学派的诞生,新思想的出现,新方法的运用,无不与外来的思潮、学派、思想和方法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的研究,当是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系列的题中应有之义。 《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导论阐发题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历史学基础实战练习
在史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多有喜悦和激情,然而也时有困惑和茫然。这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关于史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发展中国史学“经世”的传统?其二,关于中国史学和外国史学,首先是与西方史学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使中国史学自立于世界史坛,在中外史学交流中能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
社会发展机制优化,就是社会发展主体通过制度变革、政策调整等手段,以重新安排社会资源,调整社会生产,塑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生产关系不断调适、构建以适应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本书从社会发展机制的哲学释义、社会发展机制的实践特性分析、获取适度的发展动力、构筑可靠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对现代社会发展机理的建构性进行了研究。
《历史研究的理性抉择:历史学的理论、历史与比较研究》收入了多篇关于史学研究的论文,如《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生产能力决定论》《董仲舒与汉代史学思潮》《论陈垣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观》《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等,相信《历史研究的理性抉择:历史学的理论、历史与比较研究》对史学研究者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