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7个工作任务,涵盖了平面控制测量中测角仪器的使用及仪器的检验与校正、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量以及GNSS定位等各个方面。各个工作任务设计了2-4个工作训练任务。每个工作训练任务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训练内容等。
本书首先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和原理,接着介绍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增强系统、GALILEO系统以及GPSIII现代化发展转型的情况,最后介绍了未来卫星导航领域的关键技术,例如法律政策和市场政策、服务、与其它导航系统或者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北斗发展进入新时代,跻身世界一流的中国北斗,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推动应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本书简述了大地测量学理论的发展及测绘基准体系发展与现状;以现代测绘基准建设基础理论为主线,详细论述了国家和区域参心坐标系建立与框架实现、国家和区域地心坐标系建设与框架建设;我国天文大地网与现行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联合平差及精度分析;把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纳入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方法,以及省域CGCS2000坐标框
本文件规定了在湖泊、水库、河流(含口门段)等内陆水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的技术要求、技术设计、控制测量、水深测量、数据处理、水下地形图绘制、检查验收与资料提交等方面的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内陆水域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1:25000、1:50000比例尺的水下地形测量工作。
本书共包括7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介绍InSAR、时序InSAR和CRInSAR的基本原理,分析其误差源和数学模型;第3章介绍除InSAR以外的影像大地测量技术,包括像素偏移追踪、多孔径干涉测量、子条带重复观测干涉测量和LiDAR点云测量等,并梳理影像大地测量观测构建三维形变场的原理和实例;第4章介绍影像大地测量与地
本书涉及相互紧密关联的时间科学和卫星测距研究工作,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作者研究成果。介绍时间科学的发展历史(以地球自转为基准的天文时到以微观原子跃迁为基准的原子时,以及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本征时和坐标时),介绍国际组织有关时间科学的重大决议、国际上有关时间的**研究成果,介绍卫星时间传递方法、卫星测距原理、时间中的相对论效应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测绘地理信息类教材。GNSS测量是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GNSS进行测量使测绘行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大幅提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操作过程大幅简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而且不断向智能化、一体化等方向发展,GNSS测量技术课
本书针对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弱信号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联合相干与非相干积分方位向压缩机制的成像方法。理论分析和实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提供更高的双基地成像增益和更低的计算复杂度。
随着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的普及应用,人们越来越迫切想要了解导航及其时空基准方面的知识。《导航时空基准》系统而全面地讨论时空基准的含义、理论、方法及其在导航中的应用等内容,主要涵盖天球参考系、地球参考系、垂直基准、时间系统、卫星导航中的时间基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