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使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书目数据库和复旦大学图书馆中文书目数据库作为书目来源,对全国588家出版社2001年至2023年首次出版的各类图书,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22个基本大类类号及类目名称进行分类,按照出版社名称的汉字笔画顺序编次,每一个出版社依次著录流水号、出版社名称、学科分布折线图、学科类号、名称
出版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使传统出版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出版时代的编辑必须要相应地调整工作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状,更好地完成编辑出版工作。本书将从编辑职能变化、编辑工作视角转换以及具体工作创新三大方面探讨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的新策略,首先明确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工作是什么,再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出版模式与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探索出版业的转型与创新发展之路,成为摆在出版人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书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既关注出版业宏观环境的变化,又聚焦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入、前沿的出版业转型与
本书系研究主题出版的学术著作,书中内容在介绍主题出版的概念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近年来地方出版社在主题出版中地位日趋重要,梳理了地方出版社主题出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成就,分析了地方主题出版表现出的区域特色与专业特色显著、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借力中央级出版社等主要
以古籍书店、上海旧书店等上海书店所属机构自1956年至1960年创业初期、1973年至1976年困扰时期、1977年开始革新时期为界面,展示上海书店(现为上海图书公司)在古籍书店、上海旧书店等各个阶段曾经的往事。
时光与书页一同翻过,这一份叫作解放书单的阅读榜单,已经走过10年。 本书即是解放书单10年精选集,从30期的300余篇文章中,臻选100余篇由学者大家撰写的独家书评,以及横跨10年的解放书单副书单的文化侧写和书业记录,涵盖了思政、经济、历史、新知、社科、文学、艺术、城建等多维度视角,展现和印证了解放书单的品质与追求。
本书对张元济与王云五的图书事业进行了比较研究。全书阐述了张元济、王云五投身图书事业的初衷和旨意,重点从六个方面对二人的图书事业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家庭出身、教育经历及其对二人图书事业的影响;图书出版经营和管理理念;图书馆事务理论与实践;彼此的交谊与分歧;二人的社交网络;图书事业观。就内容而言,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张元济和王云
本书为第十二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嘉宾演讲文稿的结集和征文获奖作品选粹。书稿紧紧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出版人才队伍”主题,分为致辞、主论坛、平行论坛一、平行论坛二、第十二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获奖文章选萃、附录等六部分,从理论探析、实例分享、模式探究等多个维度,探索新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思想、新方法,内容丰
本书系统地从数字出版新业态前提界定到几次概念的内容与外延不断发展及至逐渐明确;接着是数字出版实务的发展及运营探索等;最后是数字出版的展望或未来预期,包括技术创新与知识服务及数字人才培养等。具体来说,全书分三编十八章来阐述,主要包括数字出版本体论、数字出版方法论、数字出版学科论、数字出版发展阶段、数字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出
作为1930年代馆藏特色明显、社会价值突出的图书馆,鲜有文献对海关图书馆馆藏内容及其历史价值进行系统、全面、完整地研究。本研究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关文献中心所藏海关文献资料为基础,从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的角度出发,全面、系统梳理海关图书馆及藏书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一是通过文献资料查找、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