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关于佛学的通俗哲学读物,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佛学的众多概念、智慧,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解答许多年轻人面临人生问题的困惑和思维迷雾。同时,本书旨在破除对佛学等哲学概念的种种误解与排斥,绕开表面的仪式与符号,结合当下语境以及现代人的普遍困境来了解佛学的精神关切与内在逻辑。本书对佛学的讲解限于哲学概念层
《中国佛教文化史》,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著。这是一部全面、细致地描述中国佛教文化发展历史、阐发中国佛教文化伟大成就、总结中国佛教文化发展规律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题目论述最为全面、说明最为翔实、资料最为丰富的著作。 全书180万字,分三编。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被划分为四个时期: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土,至东晋后期
本书在内容上接续前著《铃木大拙说禅》,以日本人的自然观为切入点,深入阐述自然与禅,自然与日本人及禅的相遇,由此产生出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书中介绍了铃木大拙的禅学观及其历史演变,对希望理解日本文化和艺术的背景下禅的概念的人是有价值的。将对禅的热爱和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那些方面——俳句、茶道、花道——融为一炉,日本这些具有
《西藏的寺与僧(1940年代)》是一部有关藏学家柳陞祺先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前在拉萨实地调查与收集资料后所撰作品的汇编,反映了当时西藏宗教的真实面貌,系国内对1940年代藏传佛教寺院与僧侣情况较早、较全面的系统记述。本书于2010年首次出版发行,2014年再版,本次为第3版修订。本书由2部分组成,一是“西藏宗教”,二是“西
书稿《尊像集成:清康熙北京版藏文初印本插图》是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收藏的清康熙北京雕印藏文《甘珠尔》朱印本(简称“康熙北京版”)插图的图像学研究成果。康熙北京版共107函、1055部,起首为汉、藏、满、蒙四体对照的《御制番藏经序》《请序疏》《覆请序疏》等数篇序疏,是目前所知仅有的康熙北京版《甘珠尔》初印本全藏,具有十分珍贵
全书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夏鲁寺创建与扩建历史,以及建筑与壁画艺术;第二部分展品图解,分为文献档案,建筑,佛像,唐卡,壁画,法器、夹经板、服饰等类别;第三部分专题研究,包括以下论文:从夏鲁寺东无量宫回廊壁画看布顿对藏式佛塔的贡献,交融与见证:元代夏鲁寺琉璃构件,夏鲁寺元代壁画图像中的汉地名物及其影响,西藏寺院中的八仙:夏
本书稿一函两册分别是印光大师批注本《心经注》和印光法师鉴定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注》,原书稿为民国铅印本,蝇头小楷,端谨自然,32个筒子页,线装。两书以儒云、释云、道云三家箴言笺注心经,字字玑珠,是为妙文至理。印光大师全文句读圈点,无一省略,用心良苦。弘一法师所藏,至为殊胜,新中国成立以后未曾印行,市面无书,该书是弘扬
本书是印光大师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书法本经典读物。书局以经折装形式出版,单黑套红。该作品为印光法师老年时所书作品,字体遒劲,用意散淡,笔墨中透露出洗尽铅华后的无为之意,超脱自然。与其青年、中年时所书作品有明显的不同。书稿有弘一法师“李庐”“成蹊”“弘一”印章三枚。本选题即为他所抄写的经文
本书稿是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与峨眉山佛学院联合策划的系列学术研究丛书《佛教与民俗》第五辑,是近年来关于佛教与民俗研究的部分成果。该辑分为生命礼仪专题、信仰民俗、仪式民俗、团契民俗、岁时民俗、游艺民俗及外三篇等七部分内容,解析佛教如何演变、契合中国民间知识与风俗习惯等。佛教与民俗是一个研究前景很广的课题,对“中国佛教
敦煌佛经音有115个写卷,分众经音、单经音和其他经音三类,注音5413条。众经音1815条,抄写时间在八至十一世纪前后,一切经音的抄写时间大体上早于藏经音;单经音2859条,在抄写年代可考的单经音中,唐代较少,五代及以后占绝大多数;其他经音739条,分布在佛经音义、难字音义、难字和难字音上,在抄写年代可考的其他经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