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文本解读的根本路径,对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进行解读,以期在时间坐标的维度上,真实再现马克思自身思想成长发展的历程。以1845年马克思发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被恩格斯称为“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为标志,并因此为基本界线,将1845年之前马克思的思想成长历程称为早期思想的探索
本书是阿尔都塞写于1976年的重要哲学遗稿,可以看作是《论再生产》的哲学续篇。在这部遗稿中,阿尔都塞以得到他本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为基础,批判性总结了此前关于哲学的思考,全面完整地阐释了自己的哲学观,阐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并系统说明了为什么马克思在哲学中带来的革命,不在于创立一种新哲学,而在于开启一种新的哲学实
古往今来,存在形形色色的哲学形态,有讲求个人道德践履的哲学,有叩问生命体验的哲学,有寻求救赎之途的哲学,有追求绝对真理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与众不同,比较而言,它更是一种现实的哲学、时代的哲学、社会的哲学.人民群众的哲学和改变世界的哲学。唐代楷书集历代楷书之大成,一时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犹如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论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和时代使命。本书作者自1985年在国内学界首倡开展哲学形态学研究,率先运用哲学形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先后发表本专题相关学术论文百余篇,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本书既是已有研究成果的延续与深化,也是新的开拓与提升。本书从回顾1978年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围绕着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今天表现更甚。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试图通过去世界观、去唯物论、去意识形态,堂而皇之地把马克思哲学收入西方自由个人主义“实践哲学”“价值哲学”的麾下。因此,站在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伟大成就及其时代意义,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世
纵览马克思一生的重要文本,从其博士论文直到《资本论》,很少有概念像“对象化”这样,用法、含义、性质几经变化,却贯穿马克思哲学探索与经济学批判的全部历程。就概念来源而言,马克思的“对象化”直接来自青年黑格尔派的费尔巴哈,又与康德的“对象”概念、黑格尔的“对象性”概念紧密相关,是一个德国哲学语境独有的概念,体现了马克思自德
本书以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要点为基础,从一体化视野出发,分六个专题即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梳理大学教学进阶方向,提炼大学专题教学要点,阐述大学进阶教学内容,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拓展思考。
《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19FKSB024)。构建马克思空间哲学是回应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空间转向挑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需要,也是破解现实空间问题、重构全球社会空间关系的需要。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奠基性、原创性和革命性贡献。本书对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理论重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
《德性与功利的批判:马克思实践哲学范式研究》以宽广的思想史视野,把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研究置于自古希腊德性伦理实践哲学范式,以至西方近代功利伦理实践哲学范式相互比较之中,从而阐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为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实践哲学乘续并超越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和功利伦理实践哲学,实现了哲学范式的革命性变革。本书还以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