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践行“双减”政策,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让非遗在校园中有效地落地实施,古吴轩出版社联合苏州旅游财经学校组建“苏作·匠心——苏州非遗营造技艺”专家组及编委会团队,打造非遗制作技艺品牌,通过“视频+图片+步骤”的方式解读极具代表性的非遗课程,即图书与新媒体多元化融合的形式,增强图书的阅读体验感,让非遗在学生心里种下美
本书主要介绍广州独特的“三雕一彩一绣”中的玉雕。广州玉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有千年历史,西汉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出现了“七巧色玉”传统技艺,清代道光年间已成行成市,且出现了行会组织。本书主要介绍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独特精巧的玉雕工艺技术成和近代没落之后的传承现状,向读者展现广州玉雕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本书是一部关于文人玉雕艺术的理论著作,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六章,第一章:文人和玉雕艺术中,对玉雕的历史、文人艺术与玉雕艺术融合的必然性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文人玉雕与文人艺术,对文人写意艺术价值和审美的本质以及文人玉雕与诗书画印之间的关系,做了学术梳理;第三章:文人玉雕艺术,对文人玉雕的创作形式、物象、意象与艺术形象的关系以
此书名为《重新发现的中国雕塑史——从石器、陶器、陶像、铜器、俗像、佛像到赏石的完整叙述》,从中可以见到作者之立意:作者从历史遗物形体与制作痕迹出发,以物逆志,从创作论角度推知各时代对石器、陶器、陶像、铜器、俗像、佛像到赏石等各类材质艺术器物的造形能力、造形理念和时代社会审美观念。此书“序言”为本书立论之基,从“雕塑的理
隋建国是世界范围内较有影响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他将现当代艺术体系引入原来古典主义的中国雕塑教育体系,被誉为“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学院系统”。本书是隋建国近50年艺术创作的评论及回顾文章结集,并收录他的手稿、笔记及年谱。书稿收录的所有作品均经隋建国审阅后敲定,是较为珍贵的全面研究隋建国雕塑艺术的资料,同时也是见证反映中国当代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撰写的多篇雕塑文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史论、专题、个案和展览。史论部分从“雕塑百年”展说起,探讨中国雕塑理论发展、结构变迁与精神历史;专题部分评论了国内外雕塑艺术展览及发展;在个案中,作者对安东尼·塔皮埃斯、隋建国、安东尼·葛姆雷、殷小烽等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展览部分,作者对2006年至今
本书对处于复杂国际语境中的中国当代雕塑艺术进行了现场批评。全书共分为四部分:对“艺术语言”的追问、视觉文化研究、对“主体”的追问、当代雕塑研究。本书在列举了大量代表性艺术家创作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每个领域的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详实的理论分析。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主要涉及对雕塑的基本认知、雕塑家的作品及其展览评论、雕塑案例的对比分析,以及雕塑家个人作品市场交易的行业规约等探讨。第一部分是作者对雕塑作为一个美术学学科的基本认知,从形体、质材、环境三个方面来言说雕塑。第二部分是作者指导的研究生从不同方面讨论雕塑的开放性,文章的执笔者从四川美院硕士读到各个院校的博士
本书凝聚着一个美术馆的文化视野、历史责任和文化担当,同时从差异化的展览理念中,也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国当下社会的变化及我们共同面临的生存处境和生存困境,也深刻地反思了全球文化格局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及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所带来的焦虑体验,这其实是中国在迈向现代性过程中社会不断转型的缩影,也反映了进入21世纪十几年来中国社
本书共分三章:面对当下、回望历史、研究个案。主要内容包括:雕塑本体与当代思想;中西与群已——关于中国雕塑的两个问题;雕塑的物性和神性及其当代嬗变;什么是中国当代雕塑的新变化;关于当代雕塑史的写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