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重要考古发现Ⅰ》收录2006年湖北南水北调工程中重要考古发现35个,内容涉及旧石器点、古代文化遗址及墓群,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乔家院墓群等的发掘成果,已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2006年国内考古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云南省江川李家山第二次发掘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共发掘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大中小三型墓葬60座,出土大量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等随葬品,尤以铜鼓、贮贝器、扣饰等滇式器物独具特色,为研究古代滇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以及西汉时期中原与滇人关系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实物资料。本书适合于从事考古、历史研
云冈石窟研究院是专门负责云冈石窟保护、研究与管理工作的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设置的大同市古迹保养所,1958年更名为山西云冈文物管理所,1964年更名为山西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1989年更名为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2006年更名为云冈石窟研究院。从1952年至2006年的50余年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云冈科学保
吉州窑遗址位于江西省境内赣江中游吉安县永和镇,分布面积8平方公里,*的窑包高20多米、吉州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民窑,窑工们充分利用本地瓷土资源,集南、北各大民窑之大成,博采众窑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吉州窑以多变的釉色、丰富的装饰、优美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独树一帜。尤其是质朴自然的木叶纹、大雅大俗的剪纸贴花
《吴越历史与考古论丛》收录的是作者二十余年来研究吴越历史与考古的主要论作。书中文章大都以考释出土文物中的铭文数据入手,结合传世文献,从而揭示阐明其内容。涉及吴越的国名、人名、历史、文化等方面。 全书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吴国的历史与考古的文章;第二部分是关于越国的历史与考古的文章;徐国与吴越两国的关系密切,徐文
《秦汉碑刻校勘图鉴》真实写照了碑帖上的文字图像,用文字来记录图像,给众多人们提供一些研究价值。研究金石碑版本的学者,商估史来不乏其人,著作自多。《秦汉碑刻校勘图鉴》作者是李志贤。
蕭山位於浙江中北部的古越國前沿,是越文化傳播的重要地區。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橋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已經顯示出蕭山先民特有的聰明與智慧。蕭山境内還遍佈從商周至六朝時期的印紋硬陶、原始瓷器和越窑青瓷窑址。這一切表明蕭山是中國瓷器的發源地之一。本書收錄蕭山博物館珍藏的大量古陶瓷文物中的精華。上至新石器時代早期跨湖橋文化的陶器,下
《北京奥运场馆考古发掘报告》介绍了13处奥运场馆或为奥运会而建的配套工程,其中包括国家体育馆、国家体育场、北京射击场、五棵松篮球馆等主要场馆的考古发掘成果。主要为时代从西汉到明清各代墓葬700座,出土文物1500多件。这批墓葬以明清两代为主,是建国以来有关明清墓葬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专业性考古报告。《报告》中北京射击场明代
本书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2005年发掘的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报告。书中系统介绍了瓷器坑内出土的唐至明代中期的瓷器,包括景德镇窑、磁州窑、龙泉窑、钧窑等窑口,其中尤以明代中期景德镇窑瓷器最为丰富。在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出土的明代景德镇窑、磁州窑、龙泉窑瓷器进行了年代探讨,为深入了解元明时期制瓷手工业及各窑瓷器在北京地区的
本书共收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2000年度田野考古发掘报告51篇。长江三峡地区不仅山水雄奇,而且是一座瑰丽的文化宝库。考古发掘表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长江文明的重要舞台和文化交流的通道,保存着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经历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的各代文物古迹。本书作为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第四部科学发掘成果的正式报告集,相信对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