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关于比较历史研究的重要论文集。其中《论欧洲社会的比较历史研究》为马克·布洛赫史学著作中的名篇,是其全部著述中关于比较史学方法论的最集中的表述,其中提出的比较历史研究所运用的方法及遵循的基本原则,展示了他关于比较历史研究方法论的深思熟虑,被认为是关于比较史学的
本书探讨的主题是,学者如何反观并分析自身的认识实践过程,照亮被实证思维长期遮蔽的方法世界。作者尝试以史观与历史质性分析勾勒这一方法世界的基本形式,以新的方法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转型士大夫政治等经验问题与治理现代性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等理论问题。在反求诸己的认识实践过程中,历史可以获得远比研究对象丰富的意涵,为理解自身时代提
《中国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本书集结了著名历史学家王晴佳先生有关中国史学史的讨论共16篇。文章所论时段集中在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转型时期。作者以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作为理解和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史学革新的核心明天,除疑古史学、科学史学、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经典话题外,也有部分内容将中国历史研究置于全球史学之中作
本书从19世纪的“历史主义”运动切入,指出后现代主义等重要思潮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历史学由此产生了文化转向,也在当代发展出了性别史、后殖民史等分支,但历史学本质上仍在沿用始于19世纪的历史意识。同时,本书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涉及的主题有对历史资料的认识与考证、历史著述的撰写方法、量化分析的优势与劣势等,
本书稿是安徽师范大学发展与规划办公室李运明副教授一生教学与研究成果汇编。本书主要由学术性文章、普及性文章两部分组成,包括《试论查理帝国瓦解的原因》《大化革新与日本历史的曲折》《哥伦布的冒险与开拓精神》《史学的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等。其中有些学术论文发表于《历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历史学核心学术刊物上,在学术界影响较大;
本书分为世界史学术名著精选精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三部分,内容包括:古代中世纪印度史、古代希腊史、古代罗马史、中世纪西欧史、中世纪东欧史、中世纪伊斯兰史、中世纪东亚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综合、近代西方的崛起等。
各种形态的历史,都可能提供我们意想不到的资粮。古人每每希望在特定的事情上得到前史的启示,但除了期待历史帮助我们在特定事情上成功,同时也应强调,读史如何提升人们整体的心智能力心量。
本书为“乐道文库”之一种。此丛书由罗志田、王汎森(不具名)主编,邀请汉语学界真正一线且有心得、有想法的优秀学人,为年轻人编一套真正有帮助的“什么是……”丛书。本书约20万字,通过展示中国学科知识成长关联的从学科术语到学科史书写等不同的面相,以及所关涉的基本史实与相关史料,简要说明了如何在中国开展“学科知识史”的研究。学
战争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与战争紧密相连,战争不仅影响了近代中国的走向,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近年来,随着史料范围的拓展和新史料的不断发现,极大促进了战争史研究的深入和细化,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及史料运用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2020年9月16—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
历史层次的观念是一种克服扁平的单层调和、神秘主义或非理性的历史叙述,以及简单否定宏大叙事的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理性。本书从揭示历史叙述、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等不同层次的共同历史思维入手,结合各种宏观史学与微观史研究的不同研究方法,灵活运用计量技术与新科技手段,基于现实社会的多元分层次的结构与运动,探究从大到小的历史实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