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陕西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主持人杨瑶担任戏曲节目主持十余年来的文章集锦,分为“说史”“访人”“品戏”“赏艺”四部分。“说史”通过对秦腔发展中李桐轩、李逸僧等重要人物之经历与“易俗社北平之行”“三意社分社风波”等重大事件之发生的挖掘整理,有机整合资料,生动再现历史,缅怀那些厥功至伟的先贤,纪念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本书基于京剧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中的代表性剧种的语言体系和表演体系,分行当、服饰、脸谱三大板块,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讲述了这三个门类中的京剧术语的内容及其内涵。本书还用京剧剧目、道具术语、戏曲舞蹈术语和京剧音乐术语四个附录整理出了术语双语对照表,方便学生查找。
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但确定戏剧为一个节日以示庆祝则遥遥无期,因而无论是戏曲、话剧、歌剧的表演人,还是民众对戏剧节都是陌生的。随着新文化运动将戏剧逐步纳入主流文化范畴,戏剧开始参与社会文化事务,拥有自己的节日亦成为可能。戏剧节是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非常特殊的产物,戏剧节对戏剧作品的依附性低,不以单个作品或某一剧人的成败而
作为解决方案的“戏剧”与一般的戏剧不同,它指的是应用戏剧的底层逻辑,通过时间与空间的重构,搭建一个全新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不仅植入角色与情节,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后植入隐藏的学习逻辑和学习目标,应用语言、身体、情境、氛围等戏剧要素,利用戏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参与者和观看者认识自己、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本书以“用戏剧
有原理、有方法、有实例的中国本土戏剧教育读本,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本书在空剧团六年戏剧教育探索和作者八年个人生命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与总结,形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戏剧艺术为形式和手段、以生命发展为目的的“戏剧式教学”,这是具有中国文化基因的戏剧教育。戏剧式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终身学习形式,本书针对传统教育难点
《中国魔术教程》一书是中国杂技家协会针对杂技人才需求呈现细分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切实解决以往魔术教学过程中沿袭传统的口传心授方式、经验式教学、盲目和随意性教学等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通过实现魔术教材的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为进一步统筹考虑杂技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人才分类贯通培养,重点解决新时代杂技高等学科专业设置和科学
本书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对温州鼓词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在当代的交织融合的分析,论证温州鼓词与新时代契合的文化价值,对温州鼓词新时代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进行研究;打破学科壁垒,运用文化生态学理论探索新媒体时代温州鼓词的传承如何实现理念创新和实践深化;提出温州鼓词必须顺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与地域生态文化
《连城提线木偶戏传统唱腔曲集》是一本记录连城客家木偶艺人传唱的木偶汉剧(乱弹)部分唱腔,以及部分音乐曲牌、吹牌、南词北调、民间小调等的曲谱集,共计145首作品,其中西皮二黄71首、小调32首、曲牌29首、吹牌13首,是作者长期在相关地区采风、深入生活并采集整理、实践体验、求证勘校的结晶,具有丰富和珍贵的史料价值和传承价
本教材是“十一五”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新形态《越剧唱腔》教材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全面提升。新版教材的专业知识既包括越剧音乐发展历史、越剧语音的基本内容、剧目人物表演要求、唱腔曲调的设计处理,还涉及到相关声乐技术的了解和熟悉,形成知识讲授、文字、曲谱、原声示范、音乐伴奏等完整配套工程,充分发挥传统手段和现代科技的作用,
本卷记录了近代以来湖北戏剧的发展历程,是对湖北地方戏曲志的整理与汇编。湖北是戏剧大省,约有二十余种地方戏。楚剧、汉剧、花鼓戏、黄梅戏是四个最主要的。①汉剧:起源于鄂东武汉一带,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高亢激越,爽朗流畅。②楚剧:起源于黄陂,旧称黄孝花鼓或西路花鼓,只有170年历史。原来只是乡下草台班子唱的小戏,民国年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