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年—2019年的生态环境数据,从水文、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五个方面筛选出具有独立性和显著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乌梁素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组合赋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综合健康指数对乌梁素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摸清了乌梁素
本书基于“鄱阳湖-洞庭湖-丹江口库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成果,介绍了河湖湿地自然地理、地貌、地质情况和主要水文-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环境-水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湿地地球关键带监测方案;评价了其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报道了劣质地下水分布和动态;讨论了其成因;量化了地下水污染物排泄并分析了其生态风险;分析了河湖演化的水文-生
本书为董氏国际海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集--护海实策(第四辑),主要包含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第四辑主要包含以下5项内容:提升人类水下活动能力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中世界各国维护北极科学考察权利的对策;我国工厂化海水养殖污水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策;海岸带蓝色碳汇季节性核算及碳交易对
本书在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既有理论和现实实践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阐述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内在逻辑,探究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约束机理,探求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丰富目前关于地方政府间跨域公
本书以农业农村清洁流域为主线,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阐述了我国农业农村水环境问题及成因,详述了我国农业农村清洁流域理论体系,并提出了污染物产排放规律、污染溯源与解析等清洁流域构建的方法设计。中篇以“控、减、用”为核心,分别从种植、养殖和农村生活三个方面阐述了源头控制、过程减排与循环利用的农业农村清洁流域构建技术。下
本书为作者博士论文。本书通过梳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演变过程得出如下结论:①自然力对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人力。②当代北京城市面临的诸多“水问题”是历史问题累积的结果。③城市性质、等级决定了北京城市水体空间的类型构成及总体容量水平。④同一时期北京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⑤各类水体空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
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
北京市水生态系统主要由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林业生态系统复合构成。水生态系统修复主要是通过拟自然方式,即不是让生态系统简单恢复到自然状态,而是通过人工调控驱动水生态系统演变,使其从指标特征值上不低于甚至优于自然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落实国家关于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相关部署,采用经济手段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本书基
本书共包括8章。从城市级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和难点为切入,着重分析了川南地区流域综合治理的特征、水环境污染源识别与成因等多方面。结合编者们近年来项目积累的经验总结,详细介绍了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系统规划理念、技术路线以及水环境模型的解析与应用。最后,本书总结了实践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技术、水动力改善
水环境学是人类在认识和解决水环境问题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溶质在水环境中的形成与转化规律以及相应的水环境定量研究方法、水环境保护技术等。本教材是在综合了水资源学、环境化学、环境水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当前有关水环境研究领域的最新理论方法,并在满足水环境相关专业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编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