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记录了从西汉到新莽时期屯戍烽燧线上具体生动的画面。本书为贺昌群先生对该文献的释文,其中对简文的词语、制度等进行了考释。
《陇县原子头》报告是集体劳动的居果,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宝鸡市考古工作队联合组建的宝(鸡)中(卫)铁路考古队原子头发掘队编著而成,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张天恩、肖琦、刘怀君和陈恩乾同志。
本书展示了深圳市文物工作的丰硕成果,为今后本市文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同时,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深圳有七千年的社会发展史,有六百年可歌可泣的反外来侵略史,有一百多年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有二千年的移民史,以及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和移民文化。还有1839年的九龙海战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1900年孙中
本书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史略,概要叙述了中国古陶瓷的发展脉络与成就。这是从事古陶瓷鉴赏与收藏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是历代古陶瓷名窑名品鉴赏,重点阐述、品评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陶瓷的时代风格、艺术特征,介绍古陶瓷真伪辨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第三部分是关于古陶瓷鉴定与收藏方面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古陶瓷的鉴定与
中国古玉器的收藏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从众多的考古发掘材料看,玉器收藏最晚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就已出现。据一些发掘报告称,无论在红山文化或良诸文化等众多遗址或墓葬出土的遗物中,往往一处或一座墓葬中就有数以百计的玉器发现。它们不仅数量多、品种多样,而且制作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同,有的时间上下相隔数百年或一千余年,有的即使在
1999年,在考古发掘、勘探与研究的基础上,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落成。也许,仅就目前的建筑规模而言,它还不能和一些大型综合类历史博物馆相比,但是,由于紧密依托于帝王陵园和考古发掘现场之上,加之与历史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已经或正在日益凸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而正在建设中的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建筑
薛家岗文化的时代约在距今5000-6000年之间。其早期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时期,这时的生活用具多,生产工具少,石器制作工艺粗劣,钻孔技术不发达,说明这时期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除维持较低的生活水平外,不可能有多少剩余,氏族成员之间社会地位还是平等的,他们过着集体劳动的公有制生活。到了薛家岗文化的中、
本书收录作者世传和多年集藏先秦至民国各类铜镜一百五十面,按年代分成九个部分顺序编排,除实物照片外,还有拓片等,其中着重突出西汉、新莽时期的铭文镜,并对其书体和铭文内容作了相对深入的分析。作者还对历代铜镜的尺寸和单位面积重量及其年代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比较,据此得出的统计规律,可为相关铜镜的断代提供参考。中国古代铜镜的历
考古学集刊(第14集)
《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共6编28册,计有9.4万余个编号117万余件文物。其中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清之法书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