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儒家伦理为视角,以新加坡、马来西亚(简称“新马”)为中心,以华社、华商、文士、华校、华教、政府为对象,全面而又系统地研究了从明末至新加坡取消儒家伦理课程当年近四百年时间里,儒家伦理在新马两地弘传的历史背景、阶层群体、载体、方式、途径、效果、价值观念、本土化特征及传播规律等。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儒家伦理在新马两地弘传
本书将《道德经》的八十一章原文,分为九个篇,并按照各篇章的循序解析。其解析的具体内容,是以通篇导读、白话译文、字词注解、心得等形式构成,其内容均是作者在多年来研习道家思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体悟国学经典智慧人生处世应用的基础上,再对比研究《道德经》多个版本,从诠释原文主旨和便于当代人理解等角度出发,同时吸取百家论道
《周易》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但是其成书的时代,传文的作者以及其中卜筮方法研究等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李学勤先生在《周易溯源》一书中,运用文献研究和考古学、古文字学互相配合的方法,对《周易》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科学深入的论述,使《周易》从形成到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书是嵇文甫先生两部著作的合集。《春秋战国思想史话》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该书论孔墨老庄孟荀韩非等不同学派的思想内容、社会背景以及随时代发展的升降浮沉。《晚明思想史论》是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它重点阐述了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和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则错综交织于其间。
本书是梁任公《孔子》和《儒家哲学》两部著作的合集。《孔子》叙述了孔子生平及其学术思想,而《儒家哲学》是梁任公晚年在清华演讲时的讲义,他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因而极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学问与社会之间,讲述简洁明了
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显真论,作者广泛搜罗杨朱的信史资料,力求呈现真实的杨朱形象;中篇明取论,深入阐发杨朱道术的精妙细微之处;下篇辟伪论,针对以往被误解的伪杨朱观点进行批判。
本书主要对《老子》进行了新的生动的阐释和解说,纠正了诸多注解《老子》著作的错解和误解之处,力争以形式新颖、文字活泼、通俗易懂、阐发深刻、错解更少、注解更全的面目问世,使之成为当代注解《老子》的佳作之一。对弘扬我国道家传统文化和思想,以及当代道德教育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思想贡献和参考价值。对《老子》原文,以帛
鬼谷子+道德经
本书从管理视角出发,逐章详细解读了公认代表庄子本人观点的《庄子》内篇中所蕴藏的丰富而又深邃的管理思想。在管理视角下,《庄子》的内七篇是以独特的寓言、重言和卮言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首先刻画出组织管理所应有的理想状态,进而深刻揭示了管理者实现经验和语言双重超越的可行路径,以及现实中组织管理之所以存在上下脱节、难以可持续发展问
在三卷本《庄子学史》与八卷本《庄子纂要》后,方勇教授将出版三卷本《庄子讲录》,作为自己数十年治庄生涯的总结。现先期出版《庄子内篇讲录》,以应大众之需。方勇教授精熟《庄》学,本书除注重《庄子》文本内证、有机融入历代《庄》解、与儒佛互通外,更有相比于同类《庄》学著作的特殊之处:一、义理与文章并重,大量吸收明清文章学治《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