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商会是近代日本古董商和文物经营机构,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为东亚地区的文物,特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品,如今在世界上各大知名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中,有不少高质量的作品都是源自山中商会。山中商会的海外拓展始于1894年开设的纽约分店,随后是1899年的波士顿分店、1900年的伦敦分店、1917年成
跨文化艺术美学,涵盖了两大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对跨文化艺术进行美学研究,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美学进行跨文化研究。作者尝试从建立跨文化的艺术美学的视角出发,以跨文化阐释学为理论根基,遵循“多元的普遍主义”原则,对跨越不同文化界限的艺术品的创作(包括艺术门类和艺术类型)、批评、传播等行为及机制展开探讨。本书基本上摈弃了中外艺术
本书所述十一位大家是作者理性的站在历史的角度,从绘画观念出发,以他们是否在中国美术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唯一视角,用客观事实来阐明他们对中国文人画发展中的历史贡献。这十一位大家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遇的“西画东渐”之时,然而先驱者们对外来文化并不盲从,不妥协,在表现形式上将中西绘画融会贯通,去其糟粕,汲取精
本书为编撰者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论明清画学“仿古”模式的思想根源与理论形态》(以“良好”结项)的基础材料。作为基础材料,《王原祁年谱长编》编撰主要关注:(1)王原祁时代关于艺术仿古与创新问题的相关论争及其文化背景。(2)以王原祁为首的清初画家如何解决复兴古典与个性创造之间平衡的大问题?本书与编撰者已出版的
丹纳在书中提出,“艺术家必须是生性孤独、好思、富有正义感的人。”与之相对,艺术品不是创作者手中的感性材料,更不是情绪宣泄的叠加,而是社会方方面面的知识的囊括。他带领读者探询历史、引述政治、解读人性,得出所有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大因素的可信论证。在本书中,丹纳引人注目的艺术天赋与学术成就以一种
本书将中国传统的音乐、绘画、书法、文学、园林等不同艺术形态打通,系统考察其共有的且最有代表性的审美特质——“韵”。全书共八章,重点论述韵的学理定位、逻辑生成、多层意涵、美感效应等多个方面,分析韵在空间、时间和意义上的表现形态及其生成机制。书后附有《范温<论韵>注译》《古代论韵文献辑录》和《当代韵研究文献要目》等文本。
彩绘是杨先让采取西方绘画写实构图及光色处理,以中国纸墨的渲染,再加入版画黑、白线条效果的艺术创作。本书是一部对杨先让彩绘创作历程进行整体记录与全面呈现的彩绘随笔集,按作品内容分为六部分:一、银杏和梨渊,温暖和记忆在心间涌动;二、乡愁倚在他乡的窗前,诉说着绵绵不绝的思念;三、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四、山河辽阔,无一是你
本书深刻剖析了文化旅游一体化趋势如何重塑设计领域的格局,揭示了这一变革对设计思维的深远影响。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分析,结合扎实的理论研究成果,本书为设计从业者量身打造了一份应对文旅融合新挑战的实战手册。它不仅强调了设计美学的重要性,更将视角拓宽至文旅融合背后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经济逻辑,鼓励设计师在追求视觉创新的同时,
本书的出版旨在帮助国内研究者建立该领域的理论基础,明确艺术与科学的含义和研究方向,并希望能为“新文科”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全书采用形式多样的案例,将色彩基础课程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突显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