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作者公开发表并未被其他论文集收录的学术论文□9篇。本书分为4个部分,分别对改革开放前后的新中国史研究中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析。专题论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保护中华老字号等方面的贡献,总结了当代中国研究在方志、外贸、物价等方面的学术综述。阅读本书,可启发读者在经济、文化、社会治理等国史研究方面做更深入
本书以新中国史为研究对象,逐渐形成一门与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研究相衔接,与中共党史研究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历史学科。本书所收入的17篇文章,共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新中国史”,3篇文章主要是对“党和国家领导人论国史”及“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阐述;第二个主题是“新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其中4篇文章是
本书为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论文合集,共收录6位学者的26篇文章,内容涉及自1949年建国至2019年中国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文艺政策的变化,宣传工作的变迁,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体制的改革以及新兴媒体在内外传播方面的作用和功绩等,从中可看出中国文化发展之迅猛,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情况,也可提升民众
本书收录公开发表的论文31篇,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一般按论文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第一部分为综合研究,第二、三部分之外的文章都归于此,12篇;第二部分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史研究,9篇;第三部分为邓小平、陈云思想生平研究,10篇。这样方便读者了解论文集的内容及作者在不同研究方向上的发展轨迹。因作者学习研究国史的20年都在北京度
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党史、国史的号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不断总结党史、国史的成功经验,吸取挫折教训,从中找到坚毅前行的伟大力量,是我们国史编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
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发轫于21世纪初,是当代史研究中极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研究领域,势头强劲,前景可期。这一方面得益于30多年来社会史和新中国史研究的显著成就,为其提供了扎实的研究基础和明晰的研究进路;另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的蓬勃发展,为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命题。本书涉及的中国当代社会史和口述史的理论与方法、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1949年10月1日,亿万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欺凌、宰割的屈辱史,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开始满怀豪情地创造新的生活。从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惊天动地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都是里程碑的突破,也许不完善,却意义非凡,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条全线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
《细节中的新中国史》是一部简明通俗的新中国史。它以“一年一事”的写法,从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史中精选70个“大事件”,以精湛的“工笔画”笔法挖掘历史细节,深情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大写意”画卷。《细节中的新中国史》作者用精炼的故事化语言、鲜为人知的“小细节”全景呈现这些大事件的决策与形成过程,清晰勾勒出新
本书主要取材于《新华月报》杂志,并参阅了其他已出版或公布的书刊和文献资料;载录的是自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2019年9月带有全局性的、在国内和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会议、文件、讲话、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以及名人逝世消息(限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将军衔以上的军队将领、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界部分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