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飞行器制导技术相关的内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研究背景、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法。主要内容有:经典导引方法、基于滑模控制的末角约束制导方法、基于预设性能控制的攻击时间控制制导方法、基于时间一致性的二维和三维协同制导方法、基于分布式观测器的多飞行器协同制导方法、多群组飞行器攻击时间控制协同制导方法、考虑执行结构部分失效
本书针对固体推进剂燃烧的实际应用需求,系统介绍了推进剂的稳定燃烧特性、燃烧波结构及不同燃料性能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总结了理论预估和实验结果对验证不稳定燃烧理论的必要性,通过提出的固体推进剂不稳定燃烧理论Z-N(Zeldovich-Novozhilov)理论和火焰燃烧模型理论及数学验证,研究了推进剂的降压燃烧和熄火现象。基
本书以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为研究对象,主要阐述了飞行器在大气层内和真空中等不同力学环境下飞行的质心动力学特征和运动规律,以及通过测量数据获得飞行器运动参数的方法。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坐标和时间系统、导弹受力模型、导弹质心动力学方程构建与求解、卫星二体轨道特征、初轨计算和精密定轨基本原理、轨道摄动分析方法
本书以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为背景,介绍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延伸到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11章,内容主要包括故障诊断成果的综述及其未来的发展展望,航天器控制分系统,航天器在轨故障分析,故障的统计检测原理,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原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阈值设计和故障诊断方法,基于径向基函
在天基空间态势感知任务中,对微小卫星自身状态的确定及对感知过程的控制是所有行动的基础。然而,对于承担空间态势感知任务的微小卫星而言,由于受尺寸、重量、功耗等约束,星上资源非常有限;与大卫星相比,其星上测量与控制系统必然面临如何利用较低的硬件配置来完成较高的感知要求,最终实现高效费比感知的问题。基于这一特点,空间态势感知
航天是高新技术聚集的领域,一直都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国家战略的前沿、社会发展的前沿。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航天技术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本书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航天操控领域的应用技术以及未来的可能应用与发展趋势。主要以智能航天器、空间智能机器人等为对象,面向近地应用、载人航天、月球/深空探测、天文观测、行星发现
本书针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飞行两类飞行控制需求,力图利用动态面控制算法简单、过渡过程品质好、鲁棒性强的特点,将动态面控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动态面自适应飞行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两类飞行控制非线性、不确定、多变量耦合控制的难题。全书按照“建模→控制→仿真”的知识逻辑和“控制理论→飞行控制→仿真验证
本书主要介绍了泵喷水动力和流噪声特性。全书共分为十章,首先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案例,然后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流场计算方法以及流场特性,包括泵喷的导管参数、转子参数、定子参数对泵喷推进器流场的影响研究。随后,在流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流噪声数值预报方法及流噪声特性,并提出了基于锯齿结构的泵喷推进
航天运输系统是一个国家实现空间进入、空间利用和空间控制的基础,是实现航天器快速部署、重构、扩充和维护的保障,是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载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本书研究美国、俄罗斯、欧洲以及日本、印度等主要航天国家运载火箭发展技术路线、型号演进情况和型谱发展趋势,梳理各国主要航天任务,研析火箭发展关键技术,
本书在总结国外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科研卫星等的各种应用,并对非火箭航天发射、单级入轨、太阳能卫星等未来航天领域的新技术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展望了信息、通信与航天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列举了当前先进的航天系统科研与工程案例,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