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滴定分析(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沉淀、电位及永停)基本操作实验、红外、紫外、核磁、质谱、平面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内容。每个实验设计了目的、仪器和试剂、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思考题等。共分为二十三章,其中第一、二章为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在进
本书系统介绍了氟取代联吡啶系列分子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行为。内容包括自组装领域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科研成果、自组装研究所基于的表征技术、4种氟取代联吡啶系列分子在Au(111)表面上通过C-H…F和C-H…N弱氢键驱动的自组装行为研究、4,4’-二(2,6-二氟-4-吡啶基)-1,1’:4’,1”-三联苯(α-F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交叉十分广泛的学科,它的发展方兴未艾,一直是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由几个不连续的分子单元通过非共价作用组装形成的具有往复运动功能的分子机器更是成为超分子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作为分子机器的典型实例的轮烷(假轮烷)因其独特结构及可控运动等特性在信息存储、生命科学、光
本书将煤基碳点引入多种金属氧化物的制备过程中,介导合成了CDs@CuOx、CaO2/CDs及a-NiOx/CDs三种不同的纳米复合物。首先,深入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种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及相关机制,发现了碳点在不同金属氧化物形成过程中的介导作用;其次,研究了碳点复合金属氧化物在不同有机物体系及较宽酸碱度条件下的光催化活性,
本书为“低维材料与器件丛书”之一。作者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1章从电子与光电子角度分析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结构特点;第2~4章介绍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与表征技术,既囊括了主流且成熟的合成方法,又简要介绍了新兴且富有潜力的制备技术;第5~8章介绍了单原
本教材共分十七章,内容包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伏安法与极谱法以及相关仪器分析实验等内容。教材结合当前仪器发展的最新情况,重点介绍近些年在分析化学领域比较常用
本书内容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量和溶液浓度;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等。
本书是一本化学科普图书,全书包括以下4个部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理解世界、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改造世界、我们会从这套书中学到什么。作者将化学概念有逻辑地串联,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孩子掌握化学思维方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化学、学习化学、玩转化学。在表现形式上,作
本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热力学基础,包括第1章化学热力学——反应的方向、第2章化学热力学——反应的限度,第3章溶液解离平衡也属于反应限度范畴,第5章电化学基础属于能量的转化与应用,故第3章和第5章也归于热化学基础部分;第二部分为第4章化学动力学基础;第三部分为物质结构基础,包括第6章原子结构基础、第7章分子结构
专业英语阅读是以专业英文资料阅读为主的课程。本教材包含了原子与原子核、放射性、裂变、聚变、核材料、辐射与材料、普雷克斯核燃料后处理流程、核燃料循环中放射性物质化学、核燃料循环中锕系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能、先进水法放射性材料分离的化学工程、选择性分离和萃取、辐射危害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本学科所需的常用专业词